4.18 锣鼓声声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8 锣鼓声声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7 05: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锣鼓声声》学案
一、导学分析:
《锣鼓声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艺汇演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声音的科学奥秘。本课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舞台文艺汇演中歌声、乐器声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研究各种发声的物体和发声的现象,让学生弄清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主要设计为三个活动过程,一是根据文艺汇演现象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猜想与假设;二是探究物体发出声音和停止发声时的一些现象,搜集大量的事实从中找到共同点建立与声音之间的联系;三是对搜集的实验事实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声音产生的共同点,认知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导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引导学生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三)通过小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群体协作精神;
三、学习目标:
一)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会细致观察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能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三)体现团队意识与群体协作精神;
四、导学重难点
导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导学难点: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导学准备:
一)教师教具材料:鼓、小吉他、板琴、碰铃、三角铁、小喇叭、音叉等
二)材料超市备选材料:小军鼓、绿豆、口哨、小吉他、塑料直尺、碰铃、梳子、橡皮筋、响板、小喇叭、音叉。
三)学生自主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认为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
六、导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课前互动,感情沟通。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乐器,老师想秀一把,大家觉得怎么样?
2)教师出示板琴、吉它并演奏。
2.情景导入,音乐共鸣。
1)师:为了弥补老师表演给大家带来的遗憾,我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音乐会,想欣赏吗?(想)不过老师要求大家边听边看边参与,能做到吗?
2)微课视频欣赏:音乐会《拉德斯基进行曲》,鼓励大家参与拍手互动。
(设计意图:利用音乐会视频,大容量呈现演奏乐器种类演奏技法及声音特点,感知音乐声音的产生)
3.回顾联想,感知声音。
1)师:其实这样的音乐会我们曾经也表演过,回顾一下我们的节日庆祝活动(PPT投影展示学生节日场景),想一想,从音乐会和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呢?
2)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利用PPT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身边音乐会的回顾,同时对乐器发出声音回忆,进而引导对问题的思考)
4.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1)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呢?(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选取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的猜想与假设。
师: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研究,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猜想活动)
二)设计实验,探究现象
1.实验引入,介绍材料。
1)师:老师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到底谁的猜想更加接近事实呢?在科学课上,通常我们需要怎样做?(实验)
2)材料介绍。介绍一下我们小组实验筐中的材料(PPT呈现小吉他、三角铁、响板、喇叭、橡皮筋、碰铃、梳子、直尺、口哨)已经介绍的不用重复介绍。
(设计意图:利用PPT展示效果,直观呈现材料,让材料与问题建立联系)
2.实验一:探究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现象
1)投影出示材料,小组观察实验筐中的三种材料,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方法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2)汇报:实验探究方法,通过补充的方式修正自己的实验计划。
3)教师介绍部分材料的实验方法。(梳子、直尺,橡皮筋)
4)问题:我们在实验时是不是让材料发出声音就行了呢?
5)大家对实验还有什么建议吗?
充分讨论后投影出示活动提示:
?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想办法让你手中的材料发出声音。
?
仔细观察材料发出声音时,材料本身有发生了什么现象?
?
将你的方法和发现记录在小组实验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利用PPT展示活动提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随时修正自己的探究方向,规范实验方法)
6)分组实验,教师巡查指导。
7)小组展示研究汇报。教师板书关键词(拨动、碰撞、敲打、摇晃、刮、吹……)
8)整理分析相关现象,引导得出科学认识:
动——振动,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板书)
3.实验二:验证物体振动声音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现象
演示实验:音叉振动引发乒乓球跳动和声音停止实验
(提供微课储备:音叉振动引发乒乓球跳动)
(设计意图:微课的直观性,让孩子们感知声音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
1)介绍音叉,教师演示实验,敲击音叉感受音叉振动与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2)你能想办法让声音停止吗?小组长在材料超市中领取音叉进行停止发声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得出认识: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板书)
学生实验:体验多种振动现象,总结归纳
4)播放音乐,学生在唱歌中体会喉咙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设计意图:利用flash音乐,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喉咙的声带振动有关系)
5)观察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或者在材料超市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实验验证。并在课本62面填写自己的发现。
三)反思实验,总结归纳
1.通过我们今天的实验探究,你得出了什么样的发现?
2.评价一下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你做到了吗?
?
明白了声音产生的原因;
?
做到了细致观察各种材料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自己能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
能与小组人员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3.看来今天我们都完成了学习目标,但是老师今天的课还没有课题,不算完成目标,你能帮老师确定一个课题吗?随机板书课题:锣鼓声声(鼓乐声声)……。
4)拓展延伸,强化认识
1.视频:振动的物体(选用)
(设计意图:利用物体振动声音产生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全方位展示微观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2.师: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原因,关于声音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接下来的科学探索之旅吧。同学们,想不想说再见呢?老师们对同学们的表现还满意吧,哪我们下节课继续快乐学科学!
7、板书设计:
锣鼓声声(声音的来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拨动、碰撞、敲打、摇晃、……)
……

振动
物体振动
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
声音消失
小组实验记录单
小组名称:
组长:
记录时间:



组员:
记录人:
实验材料
发出声音
方法
现象
我们的发现
小组实验记录单
小组名称:
组长:
记录时间:



组员:
记录人:
实验材料
发出声音
方法
现象
我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