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20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的过程,初步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把钢尺、四个同样的瓶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一根小木棒、两张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两种不同的乐器
【教学方法】实验与研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小游戏:“听音识人”。让一名同学站在教室中间,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另外几名同学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叫他的名字,这位同学猜一猜叫他名字的人分别是谁。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能猜出是谁的声音呢?(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音色的不同)
生:因为他们的声音不同。
揭示课题: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声音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不同的声音》。(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课
(一)探究声音的强弱
师: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不同的声音吗?
2、实验:研究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响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演示:用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为什么同样的钢尺发出的声音有大有小呢?
(2)学生分组实验:拿一把钢尺,使它的一端伸出桌边大约8厘米。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一只手拨动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做记录。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试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重复做上面的试验3-5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准确地进行描述。
(3)汇报实验结果。
(4)分析归纳: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来描述。
师: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强弱不同的例子吗?
(二)探究声音的高低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敲击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瓶,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排序)再与小组的预测进行比较。
(2)重复做上面的试验多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准确地进行描述。
(3)学生描述小组的预测和实验,并对结果作简单分析。
2、实验: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与音调之间的关系
(1)教师演示:弹拨橡皮筋,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再弹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高还是低?稍稍放松橡皮筋,再弹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高还是低?橡皮筋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分析归纳: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
师:现在你明白了刚才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声音的高低不同,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四个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师: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高低不同的例子吗?
(三)
探究声音的音色
1、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
师: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吗?
学生回答。
2、教师演示实验:分别敲击鼓和镲,使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
讨论分析归纳:发声物体的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四)、认识噪声、噪声的危害
师: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乐音,但还有一些声音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引导学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的经历。
2、介绍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进一步认识噪声的危害。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上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了解别人做科学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3、小结:噪声的危害。
师:噪声的危害既然这么大,那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不要制造噪声,还我们的校园、家园的安静,保护好我们的共同美丽的家园。
(五)、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的噪声,应该怎样减弱噪声呢?
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四、拓展延伸
1、调查活动:调查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受到噪声的污染?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弱这些噪音?
2、阅读小资料: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板书设计:
不同的声音
强
弱
不同的声音
高
低
音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