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旅夜书怀
杜
甫
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孤弱的细草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对抗着漫漫长夜。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平野阔
大江流
——孤舟
——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zǐ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
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羁旅之怀油然而生
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是孤单凄凉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
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
;诗人辞去官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见诗人心情之悲愤。
名岂文章著
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
官应老病休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
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比喻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广阔的“天地”,映衬
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
前半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
“旅夜”书“怀”,有感而生。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对照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学生诵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