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18 09: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通鉴》中【资:帮助;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来帮助加强统治。毛泽东曾通读《资治通鉴》多达17遍。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官至宰相。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学术上有不朽贡献:历经19年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一、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停顿
(二)读准停顿:(根据语法)
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 蒙\乃始就学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翻译课文
古文翻译五法:

扩:把一个字扩成一个词
调:调整语序,符合语言习惯.
留:人名、书名、地名、官 名、
国号、年号保留不译。
补:补充省略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难道


应当
谁比得上
认为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通“耶”语气词,吗
粗略的阅读
了解
历史
罢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就
开始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多么
无实义
于是
表顺接
到了……的时候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重新
擦擦眼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积累成语
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理 解 与 运 用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
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
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
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上节课,宋兴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
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请解释“刮目相看”并造句
理 解 与 运 用
三、分析课文
孙 权 (181-252) 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对手曹操赞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吕蒙
三国时吴国大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鲁 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谋士。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二、说一说:故事大意
孙权
吕蒙
鲁肃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
(现身说法)
(侧面描写)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试分析本文的三个人物形象?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原文)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1)、孙权劝学的角度谈
(2)、吕蒙变化的角度谈
(3)、联系自己实际谈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开卷有益。
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异同
1内容上
2主题上
3写法上



---冰心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培根《论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