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5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5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9 10:2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
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部分无机盐和水通过皮肤排出
B.尿素、水、无机盐通过尿液排出
C.二氧化碳、水通过肺排出
D.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通常在血液中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  )
A.水
B.葡萄糖
C.尿素
D.蛋白质
3.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4.健康的人在尿的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出球小动脉流动的血液中可能含有尿素
B.肾小囊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有些物质被重吸收
D.在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
5.肝细胞产生的一个尿素分子,最终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  )
A.此尿素分子经过肾静脉后直接进入尿液,随尿液排出体外
B.此尿素分子最终由输尿管直接排出体外
C.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需要两次经过心脏
D.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6.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A、B
分别表示某种物质,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的结构,你认为曲线
B
代表的物质、序号③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
A.葡萄糖、肾小管
B.葡萄糖、肾小球
C.尿素、肾小球
D.无机盐、肾小管
7.测试某人的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和输尿管中的液体,发现三种成分X、Y、Z的含量如表。
物质含量(克/100毫升)
入球小动脉中
肾小囊中
输尿管中
X
0.03
0.03
1.8
Y
8
0.03
0
Z
0.09
0.09
0
则X、Y、Z分别是(  )
A.葡萄糖、蛋白质、尿素
B.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C.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8.如图是形成正常尿液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③为肾小球,结构⑤为输尿管
B.②与①中的液体相比,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④与①中的液体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则形成的尿液会大量减少
9.以下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B.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以及尿素的平衡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
D.肾脏、肺和汗腺排出废物离不开血液的运输作用
10.肾脏是人体的处理厂,血液流经肾脏之后(  )
A.氧气减少,尿素增多,CO2减少
B.氧气诚少,尿素减少,CO2增多
C.氧气增多,尿素增多,CO2增多
D.氧气增多,尿素减少,CO2减少
11.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a、b、c、d
内的液体及x、y、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
A.b内是原尿,y是尿素
B.c内是原尿,y是葡萄糖
C.a内是血液,z是蛋白质
D.d内是尿液,x是蛋白质
12.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液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如表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成分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蛋白质
血浆
0.1
0.03
0.72
7.5
尿液
0.03
1.8
1.1
0.1
A.尿液中含少量葡萄糖很正常,无需理会
B.尿液中的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
C.尿液中的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D.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是肾小管重吸收出了问题
13.肾单位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的名称是入球小动脉
B.原尿是血液经过图中④的过滤作用形成的
C.原尿经过图中⑤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D.某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肾小球的病变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③
14.下列有关于尿液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成分相当于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
B.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尿液中会检出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D.正常情况下,尿液和原尿最大的区别在于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肾脏后,成分最明显变化是尿素和氧气减少
B.医生给某人的尿液化验时,发现有一些蛋白质,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有限的
C.临床上给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输全血,给创伤性失血病人输红细胞
D.蛋白质最初在胃部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处消化
16.如图是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比较①、②、③结构内尿素的浓度,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7.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如表为取自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的液体成分说明。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成分
液体甲(克/100毫升)
液体乙(克/100毫升)
液体丙(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A.液体甲经过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液体乙
B.液体乙是含有葡萄糖的原尿
C.结构②中流动的是含氧少的静脉血
D.液体丙取自图示结构的③
18.某医院提供了A、B、C、D四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正常尿液的样本是(  )
注:表中“﹣”表示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红细胞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A



1.6
2.0
0.02
B
0.1


0.75
0.03
0.002
C

++
++
1.6
1.5
0.02
D
0.1
数量

0.9
0.03
0.04
A.A
B.B
C.C
D.D
19.肾功能衰竭的人进行血液透析,其中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  )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20.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21.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③表示的结构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A.静脉、过滤作用
B.动脉、过滤作用
C.静脉、重吸收作用
D.动脉、重吸收作用
22.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①和②代表结构,③和④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大分子蛋白质经①过滤到②中
B.在健康人体内,肾小球末端和肾小管末端流动着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和尿液
C.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D.喝进的部分水随④排出需要经过肾静脉
23.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时二氧化碳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该器官最可能是(  )
A.肾脏
B.肺
C.小肠
D.心脏
24.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的相同成分是(  )
①水分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大分子蛋白质
⑤葡萄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25.以下有关泌尿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B.人每天能形成原尿约180L,而尿液只有1.5L左右,这是肾小球重吸收作用的结果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而膀胱的作用是暂时贮存尿液
D.汗腺的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汗液的成分有水、少量尿素、无机盐等
26.流进肾小球的血液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  )
A.静脉血和动脉血
B.都是动脉血
C.都是静脉血
D.动脉血和静脉血
二.解答题(共3小题)
27.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③] 
 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以及[①] 
 
的重吸收作用。如果某人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填序号)。
(2)通常,②肾小囊内的液体被称为 
 。
28.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结构G 
 、H 
 和图中I 
 构成一个肾单位。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过程,即图中的A 
 作用和C 
 作用,通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 
 ,通过C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 
 。
(3)与图中的G相连的血管E为 
 ,F为 
 。里面流的都是 
 血。
(4)液体在A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 
 和大分子的 
 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 
 、 
 和 
 等物质,都可以通过G过滤到H中;而在C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 
 、全部 
 和部分 
 被结构I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I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 
 、 
 和 
 等就形成了尿液。
(5)如果尿液的颜色为红色,说明 
 可能出现了炎症。
(6)如果尿液里面含有大量葡萄糖,说明 
 可能出现了病变。
29.人工肾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可以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图1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热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而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到人体内。图2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④表示结构,A、B表示肾单位的两个作用。据图回答:
(1)图1中的半透膜模拟图2中[A]的 
 作用,相当于图2中的[ 
 ] 
 和[ 
 ] 
 。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缺少[ 
 ] 
 作用。
(2)图2中,④血管中的血液和刚流进肾小球的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会 
 。
(3)从图2的结构中取出的三种液体(血浆、原尿、尿液),其成分如表所示:
成分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蛋白质
微量
7.5
0
尿素
0.03
0.03
1.8
据表中数据分析,样本A取自于图2中的 
 (填序号》,样本B是 
 ,样本C是 
 。
第5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
1.【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解答即可。
【解答】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要注意排便和排遗的区别。
2.【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通常血液中含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分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3)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小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有胃腺和肠腺等。
(4)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解:A、据分析可见: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A正确;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
D、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消化道、呼吸道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4.【分析】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如图所示:
【解答】解:A、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流入肾小球后,大部分的含氮废物含氮废物和营养物质都会被过滤出去,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说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仍然含有尿素,只是有所减少,A正确;
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都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B错误;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C正确;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D正确。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5.【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解:A、此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一定不会经过肾静脉,A错误;
B、此尿素分子最终由输尿管直接排到膀胱,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错误;
C、此尿素分子经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由右心房流入右心室,进行肺循环后进入左心房,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经主动脉流入肾动脉到达肾脏。所以,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两次经过心脏,C正确;
D、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6.【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分析图示A甲物质在流经③结构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B物质在流经③结构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由此可知③是肾小管、②是肾小囊、①是肾小球。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解答的关键是知道:肾小管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不吸收尿素等废物。
7.【分析】(1)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尿液(克/100毫升)
原尿(克/100毫升)
血浆(克/100毫升)
葡萄糖
0.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3
8.0
尿素
2.0
0.03
0.03
尿酸
0.05
0.003
0.003
(2)入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血液(或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
【解答】解: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由此可判断X是尿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血浆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原尿中含量极少。Y在入球小动脉中血液中的浓度为8%,而在肾小囊内的原尿中含量是0.03%,因此Y是蛋白质。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因此Z是葡萄糖,所以X、Y、Z分别是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
8.【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图中①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②是流出肾小球的血管,叫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③是肾小球,④是包在肾小球外的囊叫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
⑤是肾小管。
【解答】解:A、图中结构③为肾小球,结构⑤为肾小管,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②出球小动脉与①入球小动脉中均流的是动脉血,相比而言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葡萄糖减少了,尿素减少了,B正确;
C、④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与①肾小球中的液体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排出的废物多,肾脏形成的尿液会相应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肾脏的结构,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9.【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据此解答。
【解答】解:A、尿素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A错误
B、排尿能调节人体内水以及无机盐的平衡水,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就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产生的现象,C错误
D、组织细胞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后,在细胞的线粒体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废物由血液从细胞运输,经肾脏、肺和汗腺排出。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排泄的定义和主要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0.【分析】1、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脏后形成尿液,血液中的氧、尿酸、尿素减少,CO2增多。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尿酸、尿素减少,CO2增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尿的形成,血液经过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
11.【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其中a是肾小球、b是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x、y、z曲线分别代表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a、b、c、d
内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原尿、尿液、尿液,
血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b肾小囊的原尿中蛋白质微量,所以z是蛋白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c肾小管末端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x是尿液。
A、b内是原尿,y流经肾小管后含量为0,因此y是葡萄糖而不是尿素,错误;
B、c内是尿液而不是原尿,错误;
C、a内是血液,z是蛋白质而,正确;
D、d内是尿液,x是尿素,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12.【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去的蛋白质,透过去了。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液中含少量葡萄糖,要及时检查治疗,A错误;
B、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B正确。
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因为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回血液的缘故,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部分无机盐。C错误。
D.若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不能滤过去的蛋白质,透过去了,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透过肾小球。D错误。
故选:B。
【点评】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原尿中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13.【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2)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静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球,⑥是肾小管。
【解答】解:A、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静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球,⑥是肾小管,A正确;
B、血浆通过⑤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错误;
C、原尿流经⑥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C错误;
D、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蛋白质,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⑤肾小球的通透性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14.【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回到5以外的毛细血管中,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的液体为
尿液。
【解答】解: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成分相当于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A正确;
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若肾小球有炎症,则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B正确;
C、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正常人体内,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流出的血液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中不含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肾脏的结构,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1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输血和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结合题意,据此解答.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都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废物(如:尿素、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B、由A可知: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C、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应该输入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创伤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是血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D、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开始消化,首先被小肠内的胆汁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被肠液和胰液的脂肪酶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
16.【分析】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血液经过肾脏的作用后形成尿液,尿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图中①是肾静脉、②是肾动脉,③是输尿管。
【解答】解: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①肾静脉与②肾动脉相比,①肾静脉的血液中尿素浓度降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因此③输尿管的尿素浓度最高。所以比较①、②、③三处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③>②>①。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17.【分析】在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④肾小管、⑤肾小囊。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液体甲经过肾小球和⑤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液体乙,A错误;
B、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液体乙中有葡萄糖但没有蛋白质,是原尿,B正确;
C、②肾小球内是动脉血,C错误;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丙是尿液,取自图示中的④肾小管,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8.【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解答】解:根据表内数据分析,正常的尿液是样本A,因为其中只含有无机盐、尿素,而没有葡萄糖、蛋白质、红细胞。BD中都有葡萄糖,C中有蛋白质、红细胞,可见BCD都是不正常的尿液的样本。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9.【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解:人工洗肾机的原理是把病人体内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用过的透析液的成分应接近于尿液。
故选:D。
【点评】本题联系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分析】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⑦原尿,⑧尿液,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的,A错误;
B、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
C、正常情况下,⑦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全部的葡萄糖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⑧尿液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肾小管出现了异常,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肾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尿的形成过程。
21.【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②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③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22.【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原尿、④尿液。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滤到②中,错误;
B、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球末端仍为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管末端中流动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尿液。正确;
C、当③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而④不含有葡萄糖,错误;
D、喝进的部分水随尿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23.【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的时候,血液中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无机盐、尿素等的含量较低。从图可知,二氧化碳含量变高,尿素含量变低,说明血液经过的器官是肾脏。
【解答】解:A、据分析可见:血液流经肾脏后二氧化碳含量高,尿素含量低,A正确;
B、血液流经肺后二氧化碳含量低,尿素含量增多,B错误;
C、小肠是人体重要的吸收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而氧气含量减少、氧气减少、尿素含量增加;C错误;
D、血液经过心脏(冠脉循环)后,二氧化碳、尿素含量都高,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液在肾脏内的变化。
24.【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答】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的相同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故选:B。
【点评】注意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25.【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出尿的器官.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A吸收正确;
B、人每天能形成原尿约180L,而尿液只有1.5L左右,这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结果。B叙述错误;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而膀胱的作用是暂时贮存尿液。C叙述正确;
D、汗腺的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汗液的成分有水、少量尿素、无机盐等。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
26.【分析】1.肾动脉进入肾脏后,分支成各级小的动脉,入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出肾脏的.
2.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到肾小球,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仍然是动脉血,在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其他小分子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流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红细胞运输的氧并没有减少,故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因此,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
3.当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在此发生交换,变成了静脉血,然后汇集到肾静脉流出肾脏的.
故流入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
【解答】解:A、流入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A错误;
B、流入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B正确;
C、流入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C错误;
D、流入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还要明确一点就是,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最主要区别是含氧量不同.动脉血含氧丰富,静脉血含氧少.
二.解答题(共3小题)
27.【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图中,①肾小管、②肾小囊、③肾小球。
【解答】解:(1)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③]肾小球和②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③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2)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②]肾小囊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故答案为:(1)肾小球;过滤;肾小管;③
(2)原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28.【分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I]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H]肾小囊、G肾小球组成。尿的形成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E]入球小动脉、[F]出球小动脉、[B]表示原尿、[D]表示尿液。据此解答。
【解答】解:(1)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单位的结构如图:
因此,图中G肾小球、H肾小囊、I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
(2)尿的形成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通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原尿,通过C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尿液。
(3)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所以出入肾小球的血管是[F]出球小动脉、[E]入球小动脉。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5)若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就会滤过到原尿中并进入尿液。
(6)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尿液和原尿相比较不含葡萄糖,若尿中出现了葡萄糖,说明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
故答案为:(1)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尿液
(3)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动脉
(4)血细胞;蛋白质;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葡萄糖;无机盐;水;无机盐;葡萄糖
(5)肾小球
(6)肾小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知识点的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是考试的重点,考生要熟练掌握。
29.【分析】(1)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图2中的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静脉,A滤过作用,B重吸收作用。分析表格数据可推断:样本A是原尿、样本B是血浆,样本C是尿液。据此解答。
【解答】解:解:(1)图2中的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肾小管,④是小肾静脉。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1中的半透膜模拟图2中[A]的滤过作用,相当于图2中的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半透膜能够将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扩散到透析液中,其作用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没有重吸收过程。
(2)图2中,④血管中的血液和刚流进肾小球的血液相比,尿素的含量会明显降低。刚流进肾小球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所以④肾小静脉的血液中尿素明显降低。
(3)分析表格数据可推断:样本A是原尿、样本B是血浆,样本C是尿液。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图2中②内形成原尿,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故样本A是原尿。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样本C是尿液。
故答案为:
(1)滤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B;肾小管的重吸收
(2)明显降低
(3)②;血浆;尿液
【点评】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