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中,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
C.感受器
D.效应器
2.喜欢吃山楂的人看到山楂会分泌唾液,下列有关该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山楂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唾液
C.这是人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条件反射
D.唾液腺是该反射的效应器
3.测试膝跳反射时,能感到敲击,但小腿不能抬起。受损的结构可能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4.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侏儒症
B.激素可提供能量
C.激素来源于有导管的腺体
D.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5.“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
C.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D.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觉神经
6.如图为缩手反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完成的顺序是⑤→②→③→④→①
B.③的神经中枢是大脑
C.若④处已断,手触摸烫手的馒头,无感觉
D.若②处已断,手触摸烫手的馒头,能缩手
7.下面是科学家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只有外分泌部
C.由B实验可知:结扎胰管,破坏了胰腺的外分泌部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细胞有关
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9.如图为人体神经调节示意图,则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我们吃山楂时分泌大量唾液,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E
B.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必需在H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C.若此图表示跳反射,则神经冲动传导方方向为A﹣B﹣E﹣C﹣D
D.若此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若F受损,则该人无尿意但仍能完成排尿
10.下列表示人体生理过程的流程图,表示正确的是( )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
B.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血液﹣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肺静脉﹣右心房
11.阳江市即将举行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关于运动会上运动员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育运动员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小脑有关
B.短跑运动员听到指令就奋力奔跑,属于复杂反射
C.运动员能看清远近不同的各种场地标志,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D.运动员完成各种准确、优美的动作,要依靠神经和激素的协调作用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
D.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13.逃生演练中,同学们做出的部分反射如图所示,理解合理的是( )
A.图中只有1条反射弧
B.耳蜗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传导刺激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需要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
14.人眼的结构中,形状能够经常发生变化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15.看电影是良好的休闲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瞳孔、品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接受电影中动感音乐的感受器是耳蜗
C.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
D.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汨,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复杂反射
16.听觉的形成需要以下六个结构参与,正确的听觉形成顺序是( )
①听觉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鼓膜
⑤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
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④→②→⑤→①→⑥
D.③→④→①→②→⑥→⑤
1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18.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倒立物像
B.白天进入电影院后,2结构会变小以适应黑暗环境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9.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缩手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e→d→a→b→c
D.若只是b处受损,则结果是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20.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
B.人的听觉在耳蜗内产生
C.脑和脑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D.醉酒的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
2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B.一个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
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简单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2.下列均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A.大脖子病、坏血病、白化病
B.糖尿病、呆小症、佝偻病
C.甲亢、侏儒症、巨人症
D.侏儒症、先天性愚型、夜盲症
23.某人抓到一个烫手山芋时,不假思索地迅速松手,对此缩手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B.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
C.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
D.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24.下列有关人体各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B.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组成,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三个器官
C.肝脏不属于消化系统
D.肾脏是尿液形成的部位,尿的形成是间歇性的,所以排尿也是间歇性的
25.看电影是良好的体闲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
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简单反射
C.光线进入眼睛的次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电影情节使人感动得流泪,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复杂反射
二.解答题(共7小题)
26.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准则,在城区内行车要做到礼让行人,少鸣笛,车辆的“鸣笛声”会刺激甲图一定的区域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
传递,最终在乙图A处形成听觉。
(2)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
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丙图上,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丙图[
]
的折射,最终在
形成物像。
(3)当救护车停在远方再缓缓向你开过来的途中,③的变化是
。
(4)某司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他能缩手也有痛觉,其产生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请用乙图和丁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5)某人在行车的过程中突然尿急只能有意识的憋尿,请写出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能够有意识的憋住尿说明
。
27.“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已成为都市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大家纷纷骑上自行车,结伴出行,一排排的自行车队成为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端午节休假期间,李林同学也加入了骑行大军的行列。请根据他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骑行过程中,李林被眼前的自然景色迷住了,他感到心旷神怡。这些物体在他眼球的[
]
上成像,最后在[
]
形成视觉。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他忍不住放眼远眺。此过程中,他的瞳孔会
;晶状体曲度会
。
(2)由于骑行速度过快,李林的手指被一根带刺的树枝刺破,他不由自主地迅速缩手。请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组成流程图的形式表示该反射的基本途径:
。
(3)当行至路口时,大家发现对面是红灯,于是停车等待此反射类型属于
,神经中枢位于
。因为该反射活动有
的参与,所以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活动。
(4)骑行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
(5)在山路的拐弯处,突然出现一个行人,李林紧急刹车,此时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由于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时,促使肾上腺分泌的
增加的缘故。
(6)由上述生理现象可知,人体的生命活动受
和
的共同调节。
28.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图1、图2、图3代表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反射,该反射的感受器是图1的[
],能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
(2)在声波振动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图2的[
],听到的声音是在图3的[
]形成的;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以防图2的[
]破裂。
(3)图3是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组成其结构A、B、C的基本单位是
,它的功能是
。在紧急情况下,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在相关神经支配下,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这是
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更加灵敏,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对神经调节的
(填“控制”或“影响”)。
29.如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若图中[1]表示感受器,请写出图中其他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
[2]
;[3]
;[4]
;[5]
。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4)当手受到针刺激后会立即缩回,这种有规律的反应称为
。
30.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跳跃闪动的游戏画面、动感刺激的音乐给上网者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给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带来许多健康隐患。目前,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一。请根据眼球结构模式图回答:
(1)面对跳跃闪动的游戏画面,上网者能快速做出反应,完成这些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是
;情绪激动的游戏者往往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相关激素分泌量增加。以上描述说明生命活动不但受到
的调节,还受到
的调节。
(2)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
、[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
]上形成物象,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⑧]
传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注视电脑屏幕,容易造成近视,原因是图中[
]的曲度过大。下列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的是[
],表示近视矫正后的是[
]。
(4)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将30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A组、B组,在两个相同条件的鼠笼中进行饲养。期间,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四周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出口所用的时间。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下表,试分析回答:
组别
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A
90.22
83.53
B
32.40
20.25
①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②B组实验的作用是
。
③根据该实验结论,请你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
。
31.患者A、B都为成年人,他们各患什么病?分析原因:
患者
身高
智力
生殖器官
A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
B
70cm
低下
发育不正常
(1)A患
病,是由于幼年垂体分泌
不足引起的。
(2)B患
病,是由于胎儿时期
分泌不足引起的。
(3)A、B患者的相同点是
。
(4)某人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劳动时心跳加快,此人患有
病,食用加
食盐可以预防此病。
(5)小明爸爸日渐消瘦且多尿,发现尿中有葡萄糖,小明爸爸可能患
,其原因是
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
来治疗。
32.在201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马龙豪取男单三连冠,一举追平了前辈庄则栋的纪录。请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乒乓球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
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
(形成视觉)。
(2)马龙在与瑞典黑马法尔克的对抗过程中,以精湛的技术演绎了搓、托、拉、吊等接球法,这属于
反射,其结构基础是
。这样精湛的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仅靠图2所示结构
(能/不能)完成该反射。
(3)马龙在球场上要及时移动步伐,时刻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大脑和
的功能。
a.垂体
b.小脑
c.脑干
(4)在比赛过程中,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由此可知,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
系统的共同调节。
(5)在
4:1
战胜法尔克最终夺冠后,观众能够听到马龙高呼“I
am
made
in
China!“的声音。听觉感受器位于图3中的[
]
内,受到刺激后会产生
,经听神经传递,最终形成听觉。
第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复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解答】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故选:C。
【点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重点,掌握时可以结合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吃过山楂的人有时看到山楂也会分泌较多唾液,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正确;
B、山楂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而是刺激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引起唾液分泌,错误。
C、吃过山楂的人有时看到山楂也会分泌较多唾液,这是出生后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复杂的反射,正确;
D、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唾液腺是这种反射活动的效应器,D正确;
故选:B。
【点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结合实际来回答。
3.【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解答】解: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伤,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及功能。
4.【分析】人体有许多腺体,有的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有的腺体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解答】解:A、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呆小症,错误;
B、激素不能提供能量,错误;
C、激素来源于无导管的内分泌腺体,错误;
D、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正确;
故选:D。
【点评】熟记内分泌腺和所分泌的激素的作用,以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5.【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6.【分析】1、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望梅止渴。
【解答】解:A、神经冲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①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⑤效应器。A不正确;
B、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不正确;
C、图中反射弧中的④传入神经,若④处已断,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不能传入脊髓内,大脑躯体感觉中枢接收不到脊髓白质传来的冲动,所以无感觉。C正确;
D、图中反射弧中的②传出神经,当②受损时因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缩手反射,因④传入神经和脊髓白质是完好的所以有感觉。所以手触摸烫手的馒头,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明确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可解答。
7.【分析】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解答】解:A、A和C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注射了胰岛素提取液,注射胰岛素的动物不出现糖尿,不注射胰岛素的狗出现糖尿,说明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A正确;
B、A、B也能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素。A组切除了胰腺,胰岛随着被切除,不能分泌胰岛素,出现了糖尿;B组结扎了胰管,胰腺萎缩,不能产生胰液,但胰岛细胞活着,能够分泌胰岛素,故而能够分泌胰岛素,没有出现糖尿。说明胰岛素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但不能说明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B不正确;
C、由B实验可知:结扎胰管,破坏了胰腺的外分泌部,C正确;
D、B和C实验中动物的体内都有胰岛素,动物都不出现糖尿,而A切除了胰腺即没有胰岛素,出现了糖尿,说明了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对照实验的设置过程中要坚持变量唯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照。
8.【分析】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错误;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也就是暂时性的功能联系,正确。
D、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结合实际来回答。
9.【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组成。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效应器、E脊髓灰质、F下行神经纤维、G上行神经纤维、H大脑、I白质。
【解答】解:A、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吃酸梅时分泌唾液,新生儿出生后就会吮吸母乳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因此属于生来就有的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A正确;
B、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活动需要[H]大脑的参与才能完成,故B正确。
C、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是由脊髓完成的,传导方向为:A→B→E→C→D,故C正确;
D、若此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若F受损,则该人能够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0.【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3)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4)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解:A、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A错误。
B、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B正确。
C、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故C错误。
D.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D错误。
故选:B。
【点评】用流程图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时,要注意各项生理活动进行的先后顺序。
11.【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其中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解答】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
B、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此反射类型是复杂反射。B正确;
C、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错误;
D、运动员完成各种准确、优美的动作,要依靠神经和激素的协调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激素的作用,平时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这类题是不会做错的。
12.【分析】(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小脑而不是脑干,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正确。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错误;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3.【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解答】解:A、据图可见: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A错误;
B、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B错误;
C、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C错误;
D、据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4.【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解答】解: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选:B。
【点评】眼球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5.【分析】(1)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2)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A正确。
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是由于光线弱,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瞳孔变大的缘故。C错误。
D、被电影情节感动的流泪,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射的类型。
16.【分析】如图: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解答】解: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④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①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17.【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B正确;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含有多种神经中枢,但是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位于脑干中,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D错误。
故选:B。
【点评】注意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有关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8.【分析】图中1虹膜、2瞳孔、3角膜、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鼓膜、9半规管、10耳蜗、11咽鼓管。
【解答】解:A、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2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4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7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正确;
B、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走进电影院时,她们眼球结构中的2会扩大,以适应黑暗环境,B错误;
C、结构9半规管能够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对维持人体平衡也起重要作用,C正确;
D、10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眼球、耳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作用。
19.【分析】(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图中,a灰质中的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d传入神经、e感受器,据此解答。
【解答】解:A、缩手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A正确;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是非条件反射而不是条件反射,B错误;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e感受器→d传入神经→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C正确;
D、b是传出神经,若b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0.【分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解:A、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错误;
B、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B错误;
C、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C错误;
D、醉酒的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21.【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A错误。
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B错误。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冲动,C正确。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等。
22.【分析】激素分泌异常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而夜盲症、佝偻病和坏血病是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解答】解:A、大脖子病是由于体内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与激素分泌多少无关;白化病是先天性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胰岛素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佝偻病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正确;
D、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先天性愚型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非常重要的考点要理解掌握。
23.【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画饼充饥、谈虎色变等。
【解答】解:在抓到一个烫手的山芋时,会不由自主地迅速松手,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4.【分析】(1)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
(3)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歇性的。
【解答】解:A.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故A正确;
B.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属于组织而不是器官,故B错误;
C.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属于消化系统,C错误;
D、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歇性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胰脏的功能,以及尿的形成等相关知识。
25.【分析】(1)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2)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刚进电影院时眼前一片黑,什么都看不到,是由于光线弱,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物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眼球的瞳孔变大的缘故。A错误。
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正确。
C、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C正确。
D、被电影情节感动的流泪,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射的类型。
二.解答题(共7小题)
26.【分析】(1)图1示中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视网膜、⑥视神经。耳朵结构模式图:1是鼓膜,2听小骨,3是耳蜗,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A大脑皮层,B小脑;反射弧模式图: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f下行传导束,g上行传导束。据此解答。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解:(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震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视觉感受器位于⑤视网膜上。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因为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即②瞳孔由大变小,③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4)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具体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g上行传导束→A大脑皮层。
(5)某人在行车的过程中突然尿急只能有意识的憋尿,这种反射的特点是条件反射,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
a→b→c→g→A→f→c→d→e,能够有意识的憋住尿说明
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的控制。
故答案为:(1)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2)条件;
③晶状体;视网膜;
(3)曲度由小变大;
(4)反射、传导;a→b→c→g→A;
(5)a→b→c→g→A→f→c→d→e;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的控制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解答视觉,听觉的形成,还要认识眼球,耳朵,脊髓的结构模式图。
27.【分析】图中:1虹膜;2角膜;3瞳孔;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F大脑皮层;G小脑;H脑干。
【解答】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7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F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人眼在远眺过程中,为获取更多光线瞳孔会由小变大;会使远处物像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曲度会由大变小。
(2)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就可以完成,其完成的基本途径是反射弧: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3)当行至路口时,大家发现对面是红灯,于是停车等待此反射类型属于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为该反射活动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判定是否需要停车,所以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活动。
(4)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骑行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G小脑的调节作用。
(5)肾上腺素可以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人在紧急情况下,大脑皮层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6)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7;视网膜;F;大脑皮层;由小变大;由大变小;
(2)A→B→C→D→E;
(3)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语言中枢;
(4)G;小脑;
(5)肾上腺素;
(6)神经系统;激素。
【点评】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8.【分析】图1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
图2耳结构模式图: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
图3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解答】解:(1)我们看到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种由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高级中枢参与形成的复杂反射。④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它们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能形成视觉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
(2)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在紧张的状态下,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这是因为此时大脑皮层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激素,这种激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④;A;
(2)d;A;a;
(3)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肾上腺激素;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正确分清眼球、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脑的模式图。
29.【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图中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解答】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图中结构名称: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4)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反射弧;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1→2→3→4→5;
(4)非条件反射。
【点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识图题或是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30.【分析】图中的①是角膜,②是虹膜,③是瞳孔,④是晶状体,⑤是巩膜,⑥是脉络膜,⑦是视网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
【解答】解:(1)面对跳跃闪动的游戏画面,上网者能快速做出反应,这叫做反射,完成这些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当游戏者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的刺激下,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⑦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⑧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①分析表格可知,A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②分析资料可知,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则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③通过分析该资料可知,打破“生物钟”,作息不规律,影响记忆力,影响健康,因此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青少年,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或不要熬夜等)。
故答案为:(1)反射弧;神经系统;激素;
(2)角膜;⑦;视网膜;
(3)④;A;C;
(4)①A;②对照;③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的形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不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解答】解:(1)(2)(3)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疾病。如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因此A是侏儒症。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因此B是呆小症。A和B两个患者的相同点是身材矮小。
(4)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的症状是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劳动时心跳快、气短,这种病是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引起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为防治该病他应该多吃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
(5)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内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侏儒症;
生长激素;
(2)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
(3)身材矮小;
(4)大脖子;碘;
(5)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胰岛素。
【点评】激素的作用以及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病的原因掌握。
32.【分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由图可知:图1中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玻璃体;图2表示反射弧;图3中⑥鼓膜、⑦听小骨、⑧耳蜗、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解答】解:(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象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我们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乒乓球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运动员在迎接不同角度的球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4)在比赛过程中,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5)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⑥鼓膜震动;震动通过⑦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⑧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1)④;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复杂(条件);
反射弧;不能;(3)b;
(4)内分泌;
(5)⑧;耳蜗;神经冲动。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和听觉形成过程、反射的类型以及神经调节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