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培优测评卷 第六章 省际区域(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培优测评卷 第六章 省际区域(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6-18 17:2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晋教版初二地理下册
第六章
省际区域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21
22
23
24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读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①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C.该地和③地共同被称为“黑土地”
D.该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资源
尤为丰富
2.下列对②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B.沙漠广布,绿洲众多
C.干旱宝地,林地稀少
D.高原明珠,草原辽阔
3.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地以旱地为主
B.有而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C.河流季节变化大
D.农作物一年两熟
哈大客运专线(哈大高铁)大大缩短了哈尔滨到大连的客运时间。下图为哈大客运专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阴影区域所表示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5.哈大高铁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6.大连位于哈大线南端,造船工业是其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重工业基础雄厚
②邻近日韩,靠近消费市场
③港口条件优越
④科学技
术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小红全家在暑假期间到延安旅游过程中拍的照片,完成7~9题。
7.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茂密
④河道淤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建设
B.应该在陡坡处修建梯田
C.只要植树种草就可以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D.不能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作物
9.在图示地区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①崩塌
②涝灾
③洪灾
④滑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读成渝地区地形图,完成10~
12题。
10.成渝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11.关于成渝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位于亚热带
B.属于湿润区
C.冬温夏热
D.位于非季风区
12.关于成渝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平,利于耕作
B.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C.四川盆地主要为黄土,土壤肥沃
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高地。结合该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13~
15题。
13.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
域,已经形成了以哪两个城市为核心的
“双核”城市群
A.重庆、成都
B.内江、重庆
C.德阳、成都
D.成都、资阳
14.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资源丰富
B.海运便利
C.工业发达
D.劳动力充足
15.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成渝经济区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但该经济区的建成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有
①城市政府之间的组织协调
②成渝两市之间快速交通通道的建成③川南城市群的发育形成
④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民歌的产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使各地的民歌异彩纷呈、风格多样,
具有很强的地城性。读图完成16~
17题。
16.民歌一“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
望一望,你看那汾河水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民歌二‘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微风轻吻荷塘
,醉卧江南水乡;竹篱轻轻点,小船入画廊,-曲丝竹小唱,醉卧江南水....。.推测两首民歌所反映的是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两大区域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乙、丁
17.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上题民歌二中所在地的景观是
太原中学生小明的爸爸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出差。结合下图,完成18~20题。
1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矿产、水能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B.独特的水乡文化使该地成为我国旅游胜地,
著名旅游景点有苏州园林扬州西湖等
C.该地区水、陆、空交通运输便利,经过该地区的铁路干线有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
D.该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消费市场巨大
19.到达上海当天,爸爸给小明打电话:“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下列不能够成为爸爸说法依据的是
A.上海作为该区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B.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沿江沿海港口众多,高速公路铁路迅速发展
C.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基础好
D.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西安洛阳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
20.以下照片是小明爸爸在上海拍摄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
(16分)[地理实践]
实践名称:气候与农业
实践资料:
资料一
哈尔滨与上海的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
资料二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
5377
7066
5929
6929
6366
6427
5322
实践思考:
(1)比较哈尔滨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6分)
(3)说出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2分)
(4)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试从纬度位置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2.
(14分)[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
案例资料:
资料一
太原某中学的一个地理兴趣活动小组以家乡所在的黄土高原为例,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征。
资料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围难。
案例思考:
(1)归纳黄土高原的位置。(2分)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8分)
(3)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4分)
23.
(16分)[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与经济
课题资料:
资料一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級堿市群的地区。
资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交通图。
课题思考:
(1)根据资料二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4分)
(2)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日前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分析其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生态环境安全关系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什么?(4分)
24.
(14分)[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成渝地区的资源与经济
探究资料:
资料一
“川气东输”
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全部达产后预计为中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
资料二
川气东输示意图。
探究思考:
(1)成渝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4分)
(2)说出资料二中起点A和终点C代表省区的简称。(4分)
(3)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为成渝地区提供什么?(2分)
(4)说出“川气东输"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有利影响。(4分)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A
D
A
B
C
A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C
A
B
C
B
A
D
D
A
【详细解析】
1.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图中①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该地和③地共同被称为“黄土地”;该地主要的
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2.A[解析]②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
3.D[解析]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有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季节变化大;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4.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状况。图中阴影区域位于辽宁省,是我国著名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5.
B
[解析]读图可
知,哈大高铁经过东北平原。
6.C
[解析]日韩两国科技发达,造船业实力较强,并不是我国造船工业主要的消费市场。
7.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就形
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8.A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建设;梯田一般建在缓坡上而不是陡坡上;植树种草是改善黄上高原生态环境的一一个步骤不是全部;可以在黄土高原适当地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9.
D。[解析]图示地区地面坡度大,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10.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成渝地区的地理特征。读图可知,成渝地区位于四川盆地。
11.D
I解析]成渝地区位于亚热带,属于湿润区,冬温夏热,位于季风区。
12.C[解析]成渝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和周围的低山丘陵,地形较平坦,便于耕作;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热条件良好,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四川盆地主要为肥沃的紫色土壤;长江及其众多支流流经成渝地区,水源充足。
13.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成渝地区的经济概况。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
14.
B
[解析]成渝地区资源丰富
,有“天府之国”之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工业发达;该区域属于内陆地区,陆上交通便利,海运不便利。
15.C[解析]成渝经济区的构建离不开城市政府之间的组织协调;成渝两市在经济上的融合、互补程度,直接取决于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以及形成的物
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的流速和密集程度;川南城市群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成渝两市的中间地带,川南城市群发育成型后,将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激活成渝城市发展轴线,从而增强成渝两市的相互作用;成渝经济区可以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但这不是其发育的前提条件。
16.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四大
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根据民歌资料可知,民歌-一反映的是山西省,民歌二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是图中的甲区域,江南位于南方地区,是图中的丁区域。
17.
A
[解析]根据上题可知,民歌二代表的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多,有船,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判断反映民歌二所在地理区域的景观是A图。
18.D[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水能资源不丰富,轻重工业发达是依靠便利的水运及广阔的市场;独特的水乡文化使该地区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著名旅游景点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该地区水、陆、空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经过该地区的铁路干线有京沪线、沪杭线;该
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消费市场巨大。
19.D[解析]南京是江苏省的行政中心,西安是陕西省的行政中心,洛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城市,陕西省和河南省不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0.
A
[解析]图A
是上海外滩景观;图B是北京鸟巢;图C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图D景观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
21.
(1)哈尔滨比上海气温低,且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哈尔滨比上海纬度高,受夏季风的影响小。(4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河湖密集,灌溉条件好。(6分)
(3)东北地区地多人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多。(2分)
(4)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多低温冻害。(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1)哈尔滨与上海的气候差异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分析,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哈尔滨比上海气温低,且气温年较差
大,降水较少;其原因是哈尔滨比上海纬度高,受夏季风的影响小。(2)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适合发展多种
农业经济;长江三角洲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湖密集,水资源条件好。(3)东北地区地多人少,人均粮食占有量多。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消费粮食较多。
(4)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多低温冻害,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
22.(1)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东至太行山,西抵乌鞘岭。(2分)
(2)①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疏,缺少保护;③黄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④人们毁林开荒、采矿等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每点2分,共8分)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东至太行山,西抵乌鞘岭。(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植被特征:地表植被稀疏,缺少保护;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土质特征:黄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人类活动:过度放牧、毁林开荒、采矿等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等,另外还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3.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以及浙江省北部。(4分)
(2)人口密集;工农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海陆交通便利;河湖密集,水资源条件好;巨大的消费市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国家政策的支持。(每点2分,共8分,意思合理即可)
(3)洪水灾害;水污染问题。(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与经济。(1)根据资料二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以及浙江省北部。(2)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资源、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水平、工农业基础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3)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水系发达,受洪水灾害威胁较为严重;水污染问题突出,对城市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24.
(1)煤炭;磷矿;天然气;井盐等。(每例2分,共4分)
(2)A为川或蜀;C为沪。(4分)
(3)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
(4)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每点2分,共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渝地区的资源与经济。(1)成渝地区煤炭、磷矿矿、天然气、井盐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2)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四川省,其简称是川或蜀;B是湖北省,其简称是鄂;C是上海市,其简称是沪。(3)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可以为成渝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4)成渝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主要通过川气东输工程输人长江中下游地区,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改善了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