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阶段检测卷5(第四单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阶段检测卷5(第四单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7 13:51: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检测卷5(第四单元)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19·湖州高一期末)近代中国的服饰发生巨大变化。下图服饰反映的共同特点是(  )
A.古为今用       
B.中西合璧
C.彻底西化
D.去繁就简
2.(2019·龙岩六校高一期中)
(?http:?/??/?www.21cnjy.com?)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3.
(2019·芜湖高一期末)“新礼
(?http:?/??/?www.21cnjy.com?)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2019·如皋高一期末)20世纪初,
(?http:?/??/?www.21cnjy.com?)有竹枝词反映京城一些酒店风貌:“不供匕箸用刀叉,
世界维新到酒家。短窄衣衫呼崽子,
咖啡一盏进新茶。”这反映了当时的北京(  )2·1·c·n·j·y
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餐饮
D.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
5.(2019·漳州高一期末)我国近代的天
(?http:?/??/?www.21cnjy.com?)津孟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崇仰媚外的民众心理
C.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
D.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6.(2019·盐城高一期
(?http:?/??/?www.21cnjy.com?)末)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  )2-1-c-n-j-y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7.(2019·如皋高一期末)兰陵忧
(?http:?/??/?www.21cnjy.com?)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云:“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局更替推动习俗变迁
B.废止缠足法令成效显著
C.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8.
(2019·无锡高一期末
(?http:?/??/?www.21cnjy.com?))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9.(2018·海南会考
(?http:?/??/?www.21cnjy.com?))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种变化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倡(  )
A.反帝爱国
B.民主科学
C.婚姻自由
D.男女平等
10.(2018·山东学考)春联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11.1868年11月24日《上海
(?http:?/??/?www.21cnjy.com?)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
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
12.(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下面为1931年上海法租界内持证登记的轿车品牌和数量表。这体现出(  )www.21-cn-jy.com
雪铁龙
雷诺
标致
塔尔伯特
424辆
235辆
79辆
21辆
德翁布顿
德拉哈耶
萨尔姆松
布加迪
20辆
8辆
6辆
4辆
A.交通方式继承了中国的传统
B.汽车工业在中国已经出现
C.近代交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
D.交通的规则由清政府制定
13.(2019·郑州高一期中)1
(?http:?/??/?www.21cnjy.com?)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铁路并将其拆毁。这反映了(  )【来源:21cnj
y.co
m】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
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亟待开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
14.(2019·杭州高一期末)某学
(?http:?/??/?www.21cnjy.com?)者回忆起第一次在北京乘坐地铁时的场景“凭单位介绍信可在各站点购票”“票价只需1角钱”。我国结束“无地铁时代”始于(  )21
cnjy
com
A.20世纪40年代末
B.20世纪50年代中叶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15.(2019·天津宝坻区高一期中)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6.(2019·蚌埠高一质检)下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
A.服饰
B.建筑
C.通信
D.婚礼
17.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  )
A.通过驿站传递
B.通过轮船传递
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
18.(2019·金丽衢
(?http:?/??/?www.21cnjy.com?)十二校高一联考)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抵触矛盾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19.(2018·北京学考)近代有一首竹枝
(?http:?/??/?www.21cnjy.com?)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铁路运输
B.电报电信业
C.航空事业
D.航海事业
20.(2017·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为近
(?http:?/??/?www.21cnjy.com?)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21教育网
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21.(2019·天津宝坻区高一期中)大众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21·cn·jy·com
A.电影        
B.电视
C.电话
D.报刊
22.(2019·芜湖高一期末)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当时《民报》属于(  )【版权所有:21教育】
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
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
23.(2019·高邮高一期中)清末戏子
(?http:?/??/?www.21cnjy.com?)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  )【出处:21教育名师】
A.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
B.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C.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D.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
24.(2019·银川高一质测)近代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下列哪一部影片首映成功(  )
25.(2019·张家口高一
(?http:?/??/?www.21cnjy.com?)期中)《松花江上》是1947年发行的关于一位东北松花江畔的青年逃离东北,最终参加义勇军,并抗击日寇的电影。该电影一经放映就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这一现象说明(  )21cnjy.com
A.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电影发展
B.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于电影业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方式
D.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26.“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的作用
C.娱乐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27.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
(?http:?/??/?www.21cnjy.com?):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28.“百度一下,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个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2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
(?http:?/??/?www.21cnjy.com?)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
30.(2018·陕西学考)
(?http:?/??/?www.21cnjy.com?)每年的11月11日,原本是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为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至今已成为全民购物的“狂欢节”。推动这一转变的技术条件是(  )21
cnjy
com
A.高消费的狂热心态
B.思想观念的转变
C.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D.社会产品的丰富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2019·龙岩六校高一期中)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
(?http:?/??/?www.21cnjy.com?)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
(?http:?/??/?www.21cnjy.com?)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21·世纪
教育网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
(?http:?/??/?www.21cnjy.com?)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5分)www-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所呈现的基本趋势。(4分)
32.(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
(?http:?/??/?www.21cnjy.com?)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夕。随后,出于对用煤量的激增,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两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铁路国有与晚清大变局》
材料二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
(?http:?/??/?www.21cnjy.com?)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十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内部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33.(2019·莆田高一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
(?http:?/??/?www.21cnjy.com?)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广为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
(?http:?/??/?www.21cnjy.com?)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后改名为《湘学报》),《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其所创办的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何特点?(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检测卷5(第四单元)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19·湖州高一期末)近代中国的服饰发生巨大变化。下图服饰反映的共同特点是(  )
A.古为今用       
B.中西合璧
C.彻底西化
D.去繁就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中山装和旗袍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中中西合璧的产物,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2019·龙岩六校高
(?http:?/??/?www.21cnjy.com?)一期中)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答案】D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追求时尚成主流,故A项
(?http:?/??/?www.21cnjy.com?)错误;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相互吸收融合,故B项错误;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状”可知,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故D项正确。www.21-cn-jy.com
3.
(2019·芜湖高一期末
(?http:?/??/?www.21cnjy.com?))“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http:?/??/?www.21cnjy.com?)是“中体西用”,主要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没有涉及剪辫子,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涉及爱国帽等服饰,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被推翻,社会面貌大为改观,兴起了新的服饰、主张剪掉长辫子、改为公历纪年等,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21
cnjy
com
4.(2019·如皋高一
(?http:?/??/?www.21cnjy.com?)期末)20世纪初,有竹枝词反映京城一些酒店风貌:“不供匕箸用刀叉,
世界维新到酒家。短窄衣衫呼崽子,
咖啡一盏进新茶。”这反映了当时的北京(  )21
cnjy
com
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餐饮
D.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北京地区一
(?http:?/??/?www.21cnjy.com?)些酒店风貌的变化,并不能说明这些变化是先进习俗,也不足以说明旧习俗被取代,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在社会习俗变迁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一些酒店风貌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民众普遍接受西式餐饮,故C项错误;刀叉、咖啡等在北京一些酒店出现,说明西方餐饮文化逐步渗透到北京,故D项正确。
5.(2019·漳州高一期末)我国近代
(?http:?/??/?www.21cnjy.com?)的天津孟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  )
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崇仰媚外的民众心理
C.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
D.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传统的中式建筑沿街立面却是西式风格,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A项。
6.(2019·盐城高一期末
(?http:?/??/?www.21cnjy.com?))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征婚广告反对女子缠足,主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思想,此广告最可能出现在辛亥革命后,当时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B项。
7.(2019·如皋高一期末
(?http:?/??/?www.21cnjy.com?))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云:“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主要反映了(  )
A.政局更替推动习俗变迁
B.废止缠足法令成效显著
C.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未突出政局更替,并且
(?http:?/??/?www.21cnjy.com?)也未反映出习俗有明显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知废止缠足法令成效并不显著,故B项错误;根据“争奈人多足似弓”“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废止缠足、革新传统陋习进程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艰难,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
8.
(2019·无锡高一期末)下图是192
(?http:?/??/?www.21cnjy.com?)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答案】C
【解析】上元节即传统的元宵节,不是陋
(?http:?/??/?www.21cnjy.com?)习,故A项错误;漫画中体现不了全盘接受西方新风俗,故B项错误;根据漫画中的青天白日可知,时代背景是民国时期,漫画中的人把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作为破旧手段的理解是肤浅的,故C项正确;对传统的否定并不能反映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故D项错误。
9.(2018·海南会考)中国从来只
(?http:?/??/?www.21cnjy.com?)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种变化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倡(  )
A.反帝爱国
B.民主科学
C.婚姻自由
D.男女平等
【答案】D
【解析】从“匹夫有责”到“匹妇有责”,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故选D项。
10.(2018·山东学考)春联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答案】D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D项。
11.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
(?http:?/??/?www.21cnjy.com?)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
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
【答案】B
【解析】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
(?http:?/??/?www.21cnjy.com?)在前,一轮在后,故A项错误;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B项正确;汽车是四个轮子,故C项错误;电车以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
12.(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下面为1931年上海法租界内持证登记的轿车品牌和数量表。这体现出(  )
雪铁龙
雷诺
标致
塔尔伯特
424辆
235辆
79辆
21辆
德翁布顿
德拉哈耶
萨尔姆松
布加迪
20辆
8辆
6辆
4辆
A.交通方式继承了中国的传统
B.汽车工业在中国已经出现
C.近代交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
D.交通的规则由清政府制定
【答案】C
【解析】中国交通方式的传统不是汽车
(?http:?/??/?www.21cnjy.com?),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1931年上海法租界内持证登记的轿车品牌和数量表,没有说明这些汽车的生产国,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1931年上海法租界内持证登记的轿车品牌和数量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1931年上海法租界内持证登记的轿车品牌和数量表,没有交通规则的信息,故D项错误。2·1·c·n·j·y
13.(2019·郑州高一期
(?http:?/??/?www.21cnjy.com?)中)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铁路并将其拆毁。这反映了(  )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
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亟待开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于火车和铁路的偏激认识,体现出近代中国发展近代化十分艰难,故A项正确。
14.(2019·杭州高一期末)某
(?http:?/??/?www.21cnjy.com?)学者回忆起第一次在北京乘坐地铁时的场景“凭单位介绍信可在各站点购票”“票价只需1角钱”。我国结束“无地铁时代”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末
B.20世纪50年代中叶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答案】C
【解析】1965年2月毛主席批示开始修建北
(?http:?/??/?www.21cnjy.com?)京地铁,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试运行,故我国结束“无地铁时代”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5.(2019·天津宝坻区高一期中)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还没
(?http:?/??/?www.21cnjy.com?)有出现高速列车和悬磁浮列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生产力的进步,故B项错误;图三和图四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出现材料中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16.(2019·蚌埠高一质检)下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21cnjy.com
A.服饰
B.建筑
C.通信
D.婚礼
【答案】C
【解析】图片人物穿的是传
(?http:?/??/?www.21cnjy.com?)统服装,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建筑物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电话,反映的是通信工具的变化,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婚礼,故D项错误。2-1-c-n-j-y
17.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  )
A.通过驿站传递
B.通过轮船传递
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
【答案】C
【解析】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1895
(?http:?/??/?www.21cnjy.com?)年,1877年,国人自办有线电报,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因此当时会采用有线电报传递军情,故选C项。
18.(2019·金丽衢十二校高一联考)1
(?http:?/??/?www.21cnjy.com?)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21·世纪
教育网
A.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抵触矛盾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
(?http:?/??/?www.21cnjy.com?)电报、电话、电灯等科技产品的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方物质文明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革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中西文明抵触矛盾,故C项错误。
19.(2018·北京学
(?http:?/??/?www.21cnjy.com?)考)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铁路运输
B.电报电信业
C.航空事业
D.航海事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据“铁索”“路行空”“电气”“鱼雁”“音书”可知,此诗赞扬的是电报电信事业,故选B。
20.(2017·浙江选考)下
(?http:?/??/?www.21cnjy.com?)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
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答案】C
【解析】该广告介绍了电话会给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好处,反映出电话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
21.(2019·天津宝坻区高一期中)大众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
A.电影        
B.电视
C.电话
D.报刊
【答案】D
【解析】电影在中国出现是在19世纪末,比
(?http:?/??/?www.21cnjy.com?)报刊晚,故A项错误;电视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比报刊晚,故B项错误;电话出现在中国是19世纪八十年代,比报刊晚,故C项错误;近代报刊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故D项正确。
22.(2019·芜湖高一期末)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当时《民报》属于(  )【出处:21教育名师】
A.艺术性报刊
B.娱乐性报刊
C.通俗性报刊
D.政论性报刊
【答案】D
【解析】《民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用革命手段来
(?http:?/??/?www.21cnjy.com?)推翻清政府,不是宣扬艺术,故A项错误;《民报》是资产阶级同盟会的机关报,不属于娱乐性报刊,故B项错误;《民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不属于通俗性报刊,故C项错误;《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属于政论性报刊,故D项正确。
23.(2019·高邮高一期中)清末戏子杨
(?http:?/??/?www.21cnjy.com?)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  )
A.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
B.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C.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D.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
【答案】B
【解析】
“《申报》自报
(?http:?/??/?www.21cnjy.com?)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材料没有涉及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故A项错误;“《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申报》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符,故C项错误;《申报》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报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符,故D项错误。
24.(2019·银川高一质测)近代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下列哪一部影片首映成功(  )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故A项正确。
25.(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
(?http:?/??/?www.21cnjy.com?)《松花江上》是1947年发行的关于一位东北松花江畔的青年逃离东北,最终参加义勇军,并抗击日寇的电影。该电影一经放映就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这一现象说明(  )
A.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电影发展
B.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于电影业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方式
D.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答案】D
【解析】1947年正值解放战争时
(?http:?/??/?www.21cnjy.com?)期,当时政局动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松花江上》电影的放映获得了社会的好评,没有涉及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松花江上》电影的放映获得了社会的好评,没有涉及市民娱乐的方式,故C项错误;《松花江上》电影的放映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说明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故D项正确。
26.“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的作用
C.娱乐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说明电视具有娱乐功能,故C项正确。
27.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
(?http:?/??/?www.21cnjy.com?)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答案】C
【解析】
“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
(?http:?/??/?www.21cnjy.com?)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说明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选C。材料中心不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是“夫妻相思”,A项错误;“意在心留……可以解忧……喜上眉头,甜在心头”,不是疏远而是加深了人们的感情,B项错误;据材料“喜上眉头,甜在心头”可知,不是“受制于现代科技”,而是受益于现代科技,D项错误。
28.“百度一下,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个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C.国内网站的影响力超越了国际网站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中“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的,故B项符合题意。
2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http:?/??/?www.21cnjy.com?)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
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
(?http:?/??/?www.21cnjy.com?)社会的一种控诉”体现了电影的教育意义,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30.(2018·陕西学考)每年的11月
(?http:?/??/?www.21cnjy.com?)11日,原本是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为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至今已成为全民购物的“狂欢节”。推动这一转变的技术条件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高消费的狂热心态
B.思想观念的转变
C.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D.社会产品的丰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属于观念层面,故排除;D属于物质条件,故排除,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2019·龙岩六校高一期中)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
(?http:?/??/?www.21cnjy.com?)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
(?http:?/??/?www.21cnjy.com?)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http:?/??/?www.21cnjy.com?)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5分)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所呈现的基本趋势。(4分)
【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基本趋势: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
【解析】(1)由材料一“父母之命
(?http:?/??/?www.21cnjy.com?)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材料二“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得出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第一小问经济基础,由材料一“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材料二“姊妹们加紧生产”得出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第二小问家庭关系,由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材料二“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得出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第三小问社会条件,由材料二“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得出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由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得出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由材料二“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得出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由材料三择偶项目标准的变化得出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由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比值不断减小得出男女双向性选择;由本人成分、政治面貌比值不断减小得出政治色彩减弱;由学历比值不断增加得出重个人能力。www-2-1-cnjy-com
32.(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
(?http:?/??/?www.21cnjy.com?)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夕。随后,出于对用煤量的激增,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两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来源:21cnj
y.co
m】
——《铁路国有与晚清大变局》
材料二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
(?http:?/??/?www.21cnjy.com?)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十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
21教育网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内部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
【答案】(1)态度:洋务派倡议修铁路;国内封建顽固势力、守旧势力极力反对。
(2)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
影响: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联系。
【解析】(1)据材料“随后,出于对用
(?http:?/??/?www.21cnjy.com?)煤量的激增,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两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得出洋务派倡议修铁路;据材料“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夕”得出国内封建顽固势力、守旧势力极力反对。(2)特点,据材料“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得出起步晚,发展缓慢;据材料“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得出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工业化、近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文明的碰撞;加强了国内不同地区的联系。
33.(2019·莆田高一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
(?http:?/??/?www.21cnjy.com?)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广为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
(?http:?/??/?www.21cnjy.com?)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后改名为《湘学报》),《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其所创办的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何特点?(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
(3)意义: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中国的出版印刷、大众传媒等文化事业迅猛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问第一小问“主体”,据材料一
(?http:?/??/?www.21cnjy.com?)“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基本内容”,据材料一“广为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进行回答。(2)问第一小问“核心内容”,据材料二“宣传变法图存”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北京”“上海”“澳门”“湖南”“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等信息归纳回答。(3)问“意义”,综合前两问归纳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