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
(2分钟完成)
1.物理学中,把能够绕某一________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杠杆。
2.有关杠杆的概念:
(1)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______;(2)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
(3)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____________。
3.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_____。
4.杠杆的类型(分类):
(1)
省力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________
特点:省力但__________。
(2)
费力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________
特点:费力但__________。
(3)
等臂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________
特点:既不______也不______。
二、中考链接(18分钟完成)
5.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B.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越小,力臂越小
C.杠杆一定有支点D.杠杆的总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
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7.如图所示,大熊和小熊坐跷跷板。如果它们脚不着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B.大熊和小熊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它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D.以上说法都正确
8.在已调节平衡的杠杆左边距离支点4个小格处挂上总重为3
N的钩码,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右边距离支点3个小格处,沿不同的方向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甲、乙所示。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相比(
)
A.甲中示数为3
N
B.乙中示数为4
N
C.乙中示数比甲大D.两次示数相同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天平,其上各自摆放不同的重物,重物摆放前后天平皆保持水平平衡。若不改变四个天平的秤盘吊挂位置,仅将天平上的重物各自左右互换,则互换后会向右端倾斜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
10.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
D.动力F逐渐减小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侧的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
A.仍然平衡
B.不平衡,左端下降
C.不平衡,右端下降
D.无法确定
12.如图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杠杆平衡时,钩码对杠杆的阻力F2=1.0
N,阻力臂L2=20
cm,测力计示数F1=2.5
N,则动力臂L1为(
)
A.15
cm
B.8
cm
C.50
cm
D.80
cm
13.60
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为(
)
A.20
kg
B.30
kg
C.60
kg
D.120
kg
14.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阻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D.增大动力臂,省力
15.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慢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16.如图是起重机用四种方案将地面上的一棵大树扶起的瞬间,其中拉力最小的是(
)
17.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
N的鱼,如图所示,OA=0.4
m,OB=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手对鱼竿的拉力F1的大小为75
N
D.手对鱼竿的拉力F1的大小为3
N
18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19.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共同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
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
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
m,如图所示。则(
)
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
N
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
C.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
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出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
N
20.如图所示,当手推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压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 (
填字母
)。?
21如图所示,一轻杆AB悬于O点,其左端挂一重物,右端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此时轻杆水平平衡。若重物质量m=3
kg,BO=3AO,则力F的大小为 N。?
22.小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图中是他练习做俯卧撑的
姿势。他的身体可作为一个杠杆,O点是支点。他的质
量为50
kg,所受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点。将身体撑起时
,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约为 N(
=10
N/kg
)。?
23.小明帮妈妈提起旅行箱上楼梯台阶时感觉好重。上完楼梯后,如图是小明拉着拉杆旅行箱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的情景(
O是轮子的转轴
),他认真思考后发现:之所以现在感觉省力了,是因为可把拉杆旅行箱看成一个以 (
选填“A”或“O”
)为支点
的 模型
24.杠杆平衡时,动力F1的大小为10
N,动力臂L1为0.1
m,阻力臂L2为0.2
m,则阻力F2的大小为 N。?
25.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属于 杠杆,缝纫机踏脚板属于 杠杆,铡刀属于 杠杆。?
26.当我们用筷子夹菜时,筷子是一种 (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
27.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此时手对夹子施加的力为F1,夹子上的卡簧对夹子的作用力为F2,则F1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F2。若用该夹子夹住衣服时,夹子是 (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杠杆。?
28.如图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它是一个 (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已知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G=800
N,则人手向上的力
F至少为 N。?
29.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则图甲中肩受到的压力 图乙中肩受到的压力,图甲中手施加的力 图乙中手施加的力(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三、易错题警示
30.如图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31.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力F,使箱体从图中位置绕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若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则力F的方向应(
)
A.竖直向上
B.垂直于OA
C.沿OA向上
D.水平向左
32.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木条,支在中间时刚好平衡。如果把左边木条锯下全长的1/4,并叠放在左边剩余部分的上面,如图所示,则(
)
A.仍能保持平衡
B.左端上升
C.右端上升
D.情况无法判断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8分钟完成)
33.如图4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形细木棒放在地面上,
另一端与支点O连接,在图中画出木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以及重力的力臂。
34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上挂有重为G的物体,请
33题图
34题图
画出使杠杆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最小力F的示意图。
3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如图6-25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弹簧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
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________cm,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________N。
四、思维拓展题:(12分钟完成)
36.如图所示漫画描绘的是猴子和兔子分萝卜的情景,究竟谁分得的萝卜重,合肥市育红中学的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甲认为猴子胜利了;乙认为兔子胜利了;丙认为猴子和兔子谁也没有沾光。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
(1)为此,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根据该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猜想正确的同学是(填“甲”“乙”或“丙”)。
根据图1的实验,同学们还得出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填“正确”或“错误”)的。如何用图2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答:
。
3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 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动力F1=1.8
N,动力臂L1=0.2
m,阻力F2=1.2
N,则阻力臂L2= m;?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
填字母
);?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
= (
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
五、综合计算题
38.如图所示,一根长为1.2
m的轻质杠杆OA可绕固定点O转动,C点处悬挂一重为60
N的物体(
已知AB=BC=CD=DO
)。
(
1
)若在B点用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这个力的大小;
(
2
)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甲同学认为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乙同学认为该杠杆可能是费力杠杆。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9.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已知AB长40
cm,AC长30
cm。室外机的重力为300
N,正好处在AB中点。
(1)求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的大小(
支架重力不计
);
(2)若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最大为400
N,则在室外机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室外机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3)为了安全,对室外机在AB上安装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
(2分钟完成)
1.物理学中,把能够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杠杆。
2.有关杠杆的概念:
(1)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2)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3)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平衡状态。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
F1×L1=F2×L2。
4.杠杆的类型(分类):
(1)
省力杠杆:动力臂__>__阻力臂,
_
F1<
F2特点:省力但费距离。
(2)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F1>
F2特点:费力但省距离。
(3)
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F1=F2特点: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二、中考链接(18分钟完成)
5.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B.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越小,力臂越小
C.杠杆一定有支点D.杠杆的总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D
)
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7.如图所示,大熊和小熊坐跷跷板。如果它们脚不着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B.大熊和小熊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它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D.以上说法都正确
8.在已调节平衡的杠杆左边距离支点4个小格处挂上总重为3
N的钩码,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右边距离支点3个小格处,沿不同的方向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甲、乙所示。两次测力计的示数相比(
C
)
A.甲中示数为3
N
B.乙中示数为4
N
C.乙中示数比甲大D.两次示数相同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天平,其上各自摆放不同的重物,重物摆放前后天平皆保持水平平衡。若不改变四个天平的秤盘吊挂位置,仅将天平上的重物各自左右互换,则互换后会向右端倾斜的是(
D
)
A.甲
B.乙C.丙
D.丁
10.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B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
D.动力F逐渐减小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侧的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B
)
A.仍然平衡
B.不平衡,左端下降
C.不平衡,右端下降
D.无法确定
12.如图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杠杆平衡时,钩码对杠杆的阻力F2=1.0
N,阻力臂L2=20
cm,测力计示数F1=2.5
N,则动力臂L1为(
B
)
A.15
cm
B.8
cm
C.50
cm
D.80
cm
13.60
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为(
B
)
A.20
kg
B.30
kg
C.60
kg
D.120
kg
14.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B
)
A.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阻力臂,省力
C.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D.增大动力臂,省力
15.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慢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16.如图是起重机用四种方案将地面上的一棵大树扶起的瞬间,其中拉力最小的是(
C
)
17.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
N的鱼,如图所示,OA=0.4
m,OB=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手对鱼竿的拉力F1的大小为75
N
D.手对鱼竿的拉力F1的大小为3
N
18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19.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共同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
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
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
m,如图所示。则(
A
)
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
N
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
C.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
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出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
N
20.如图所示,当手推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压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
C
(
填字母
)。?
21如图所示,一轻杆AB悬于O点,其左端挂一重物,右端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此时轻杆水平平衡。若重物质量m=3
kg,BO=3AO,则力F的大小为 20 N。?
22.小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图中是他练习做俯卧撑的
姿势。他的身体可作为一个杠杆,O点是支点。他的质
量为50
kg,所受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点。将身体撑起时
,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约为
333.3
N(
=10
N/kg
)。?
23.小明帮妈妈提起旅行箱上楼梯台阶时感觉好重。上完楼梯后,如图是小明拉着拉杆旅行箱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的情景(
O是轮子的转轴
),他认真思考后发现:之所以现在感觉省力了,是因为可把拉杆旅行箱看成一个以 O (
选填“A”或“O”
)为支点
的 杠杆 模型
24.杠杆平衡时,动力F1的大小为10
N,动力臂L1为0.1
m,阻力臂L2为0.2
m,则阻力F2的大小为
5
N。?
25.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属于 等臂 杠杆,缝纫机踏脚板属于 费力 杠杆,铡刀属于 省力 杠杆。?
26.当我们用筷子夹菜时,筷子是一种 费力(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
27.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此时手对夹子施加的力为F1,夹子上的卡簧对夹子的作用力为F2,则F1 小于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F2。若用该夹子夹住衣服时,夹子是 费力 (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杠杆。?
28.如图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它是一个 省力 (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已知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G=800
N,则人手向上的力
F至少为
160
N。?
29.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则图甲中肩受到的压力 小于 图乙中肩受到的压力,图甲中手施加的力 小于 图乙中手施加的力(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三、易错题警示
30.如图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31.如图,O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为拉杆。在拉杆端点A处施加力F,使箱体从图中位置绕O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若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则力F的方向应(
A
)
A.竖直向上
B.垂直于OA
C.沿OA向上
D.水平向左
32.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木条,支在中间时刚好平衡。如果把左边木条锯下全长的1/4,并叠放在左边剩余部分的上面,如图所示,则(
B
)
A.仍能保持平衡
B.左端上升
C.右端上升
D.情况无法判断
四、作图、实验探究题(8分钟完成)
33.如图4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形细木棒放在地面上,
另一端与支点O连接,在图中画出木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以及重力的力臂。
34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上挂有重为G的物体,请
33题图
34题图
画出使杠杆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最小力F的示意图。
3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如图6-25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右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测量力臂大小
。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6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弹簧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不能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变大____。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
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_4____cm,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____3____N。
四、思维拓展题:(12分钟完成)
36.如图所示漫画描绘的是猴子和兔子分萝卜的情景,究竟谁分得的萝卜重,合肥市育红中学的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甲认为猴子胜利了;乙认为兔子胜利了;丙认为猴子和兔子谁也没有沾光。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
(1)为此,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根据该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猜想正确的同学是甲
(填“甲”“乙”或“丙”)。
根据图1的实验,同学们还得出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你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如何用图2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比较“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大小。
3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
1
)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 水平 位置;?
(
2
)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动力F1=1.8
N,动力臂L1=0.2
m,阻力F2=1.2
N,则阻力臂L2= 0.3 m;?
(
3
)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A (
填字母
);?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
4
)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
= F2L2+F3L3 (
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
五、综合计算题
38.如图所示,一根长为1.2
m的轻质杠杆OA可绕固定点O转动,C点处悬挂一重为60
N的物体(
已知AB=BC=CD=DO
)。
(
1
)若在B点用竖直向上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这个力的大小;
(
2
)若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杠杆水平平衡,甲同学认为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乙同学认为该杠杆可能是费力杠杆。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
1
)由题图可知,动力臂为OB=OA=×1.2
m=0.9
m
阻力臂为OC=OA=×1.2
m=0.6
m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OB=G×OC
即F×0.9
m=60
N×0.6
m
解得F=40
N
(
2
)如果A点力的方向不同,力臂的大小则不同,不能确定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所以此时杠杆可能是等臂杠杆,也可能是省力杠杆,还可能是费力杠杆,故乙同学观点正确。
39.如图所示,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室外机,如果A处螺钉松脱,则支架会绕C点倾翻。已知AB长40
cm,AC长30
cm。室外机的重力为300
N,正好处在AB中点。
(1)求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的大小(
支架重力不计
);
(2)若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最大为400
N,则在室外机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室外机重力不能超过多少?
(3)为了安全,对室外机在AB上安装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解:(
1
)阻力臂L阻=AB=20
cm=0.2
m,动力臂LAC=30
cm=0.3
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ALAC=GL阻
即FA×0.3
m=300
N×0.2
m
解得FA=200
N
(
2
)若A处螺钉的水平拉力最大为400
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LAC=G'×L阻
即400
N×0.3
m=G'×0.2
m
解得G'=600
N
(
3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ALAC=GL阻可知,当G、动力臂LAC不变时,阻力臂L阻越小,则动力FA越小,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应将室外机尽量地靠近A点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