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土壤》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土壤》选自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由于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物质,反而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引领学生观察土壤和通过实验来认识土壤的特点,引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事物的关注,学习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当然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四年级的学生对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植物的生长为什么需要土壤?”“土壤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很少提出和思考过这类问题。因此,引导学生研究有关土壤的问题,认识土壤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些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4.会记录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
5.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去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和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出所含的成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杯子、水、小棒、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比黄金还重要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土壤)
为什么说它比黄金还重要?(因为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没有它植物、动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师:土壤是我们最熟悉的物体,它看起来简单,却也有很多科学奥秘,对于土壤,你想知道哪些科学奥秘?
学生自由交流。
2.大家对于土壤还有这么多的疑问,想不想更进一步了解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土壤。(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1.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可能谈到: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沙等等。
2.观察实验。
(1)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出观察、实验的方法)
(2)各组汇报展示讨论的结果得出观察、实验的方法。
提示1:可以眼看、手摸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找出土壤中的物质,放在白纸上观察。
提示2:我们可以借助水来探究。将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刚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连续搅拌之后有什么现象?静止一会儿有什么现象?
注意提醒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
物质
实验:取土壤放入盛有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时间
刚放入水中
连续搅拌后
静置一会儿
现象
(3)让学生分小组按照讨论的方法观察土壤。
3.汇报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什么?
适时讲述与板书:
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土壤中有水;
土壤放入水中冒气泡说明有空气;
分层说明沉淀物有砂和黏土。
研讨问题
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在学生研讨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根据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来研讨问题。
知识运用
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学生回答,师生总结保护土壤小知识。(课件展示)
(五)作业布置
正因为有这些混合物,植物才能生长,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土壤种植一些喜爱的植物,同时观察一下土壤怎么供植物生长的。
七、板书设计
认识土壤
土壤是由水、腐殖质、空气、黏土、砂等成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