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7 17: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平衡条件的研究,观察的同时做好实验记录。
2、探究怎样让杠杆保持平衡。
3、培养合作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平衡。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从探究出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难点:从探究出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演示课件,两个小孩在跷跷板上玩,提问:一般玩跷跷板的两个小孩体重要有什么特点?(重量差不多相等)
“如果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跷跷板两端,会怎样?”
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情境激起学生思维中的层层涟漪。我适时提出:“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从而引出课题“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
(1)、直观讲解杠杆尺的组成部分,学生识记并会操作。
(2)、明确实验要求
2、等臂平衡实验
(1)、先让学生猜一猜:“左边第一个格挂两个钩码,右边怎样才能平衡?”(合理的猜想促使学生思考)
(2)、然后让个别学生上台试一试,进行验证。(这样的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便于老师指导学生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具有示范作用)
(3)、让学生说一说等臂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通过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这三个步骤会使学生较容易归纳出等臂平衡条件。等臂平衡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费时不多。)
3、不等臂平衡实验
(1)、提问:“如果两个力到支点的距离不相等,怎样达到平衡?”(这一问题是开放性的,也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怎样在探究实验中找到平衡规律呢?)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实验方案.在交流的基础上,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受到启发,这样可使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实验中。
(通过自行设计试验,可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同时也减少了探究活动中的盲目性。)
(3)、小组按制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三、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间的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出平衡的条件
(3)、在小组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左边钩码数×格数=右边钩码数×格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提供了学习保障。)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左边第三孔挂两个钩码,你能找出多少种方法使杠杆平衡?
(1)、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全班交流,归纳出所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不仅是学生体验到了利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是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杠杆平衡的条件。)
2、尝试让学生解释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小孩为什么能把大人跷起?(设计意图:这样前后呼应,学以致用。并且让学生感知到了杠杆能省力的作用。
五、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了解多少呢?(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的平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能力。)
六、小结: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认识杠杆尺并会用杠杆尺进行简单的平衡实验。
知道简单的平衡原理
认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知道生活中好多地方用到平衡原理。
……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掌握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制造出更多的平衡。我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去发现平衡、利用平衡,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