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灯光是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装置,舞台上的灯光有什么变化?漂亮的光柱有什么特点?从舞台上五颜六色、明暗不一的灯光联想到生活中的灯光。生活中,光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它能使整个屋子变亮。所以可以讲,光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但它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教材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安排了以下三个内容。
观察手电筒的光柱。将教室的灯光调暗,这样手电筒照射出去的情形就能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将手电筒的光向各个方向射出去这个活动势必会调动学生很大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多地搜集有关光的传播的事实。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手电筒的光柱是直线传播的,教材安排了画光的路线图这一环节。通过画光的路线图进一步研究光传播的特点。教材上的图示:两名学生在黑板前做实验,一名学生用手电筒沿着黑板面照射,另一名学生用粉笔画光的路线。在画的时候,是沿着手电筒发出的光的边缘画,画出来的线都是直线。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材上已经说明了实验的方法,将两块纸板和蜡烛排成一条直线,通过纸板上的小孔可以看见蜡烛的火焰。然后用第三只纸板在这两个纸板之间调整位置。只有将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和蜡烛的火焰移动到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到光源发出的光,否则什么也看不到。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搜集的实验现象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学生提出要用其他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上述两项内容为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关于光传播的认识提供了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由大家相互讨论,形成一个对光传播的认识,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并将这个认识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不能要求统一化,而应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加以总结。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光的传播方向都有自己的观点,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仔细观察,思考,只是通过粗浅的想象,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的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有所缺乏,本课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勇于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
3.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发挥创造力,体验团结合作带来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知道光的传播路径。
难点
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
评价任务
1.通过手电筒实验,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小组准备:手电筒、激光灯、蜡烛、带小孔的硬纸板、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先呈现了几幅晚会图片,学生观察着舞台上五颜六色的灯光,倾斜而下的灯柱,不由得产生疑惑:光是怎样传播的?此时,探究的种子已悄悄地在学生的心里萌芽。
引导学生回忆:除了舞台上的灯光,你还见到过类似的光柱吗?树林里的阳光、汽车的前照灯光等这些生活情景一下子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根据这些情景,学生不难推测出: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既然同学们猜想到光的直线传播路径,就让我们动手实验,来探究灯光的踪迹,验证自己的猜想吧!
二、观察手电筒的光柱,搜集有关事实
1.我们来看看手电筒的光柱有什么特点。将教室里的灯光关掉,拉上窗帘,学生将手电筒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2.汇报。
学生的描述是多方面的,比如:光柱越来越大、光线越来越暗等等。正确的答案,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然后重点提出光的传播这个问题,让学生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三、画出手电筒的光的照射路线
1.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证明吗?
2.学生讨论画手电筒的光的照射路线的方法,并实际操作。
除了教材上展示的方法和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教师还可以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不一定非要用书上的方法和实验。
四、实验验证
1.简单介绍实验方法,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怎么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经过多次调试,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4.
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追寻到光的踪迹。
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手电筒照射白纸卷成的纸筒,有的用白纸卷成的纸筒观察蜡烛的火焰,有的用激光灯照射饮料管……均看到了光的直线传播路线,眼中的质疑变成了惊喜。
五、体会光的奥妙
播放一段手影视频,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不难解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面就形成影子。学科学用科学,此环节让学生把学过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接着,同学们上台玩手影游戏,唤醒了孩子好奇、好玩的天性,纷纷上台展示自己会的手影。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在实验中学科学,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玩中学科学,学生在游戏中对光的传播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六、总结:
说说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舞台灯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光现象的开始,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通过学生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践、交流等形式,展示学生对生活中光现象的研究。
本节课,我尝试着用实验器材的改进,实验内容的丰富,实验方法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创设了宽松的探究环境。在实验中,学生有的点燃蜡烛,有的打开激光灯,有的独立思考,有的相互讨论。总的来说,课堂有些“乱”,但正是这“乱”的氛围,他们设计出了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实验方案,提出了一个比一个独特的见解。我想,只有建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潜力基础上的科学课,才能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2、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大成分需要依托具体的形象,我们增加的实验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光不仅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液体、固体中也是一样的。
3、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不论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还是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创新,都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给学生呈现了一节具有浓浓科学味的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