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7 14: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梗概”和“精彩片段”两大部分,“梗概”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把主要内容写下来。“精彩片段”就是从原著中选取出来描写具体生动的片段。同时这也是一篇阅读训练课文。
二、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终于脱险,重回故乡。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只有部分学生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浏览故事内容,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帮住他们自读自悟。
设计理念
让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 ( http: / / home.51.com / _sid=homek" \t "_blank )中,通过自身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语文知识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可触的情感体验,启迪人生态度。放之生活的“大语文观”的情感和培养环境。同时,书贵于读,作为阅读训练课文,采用“三读法”(自由读、默读、浏览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进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真正的让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堂的生存能力走向实际生活。
五、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断,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1、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七、教学难点
1、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八、教学方法
1、教师 ( http: / / www.zengmin.net / " \t "_blank )教法:激发兴趣、讲授法、引导阅读、适时点拨。
2、学生学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九、教学准备
1、课件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
十、 教学过程
对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的短片作品,今天呢,咱们来了解一部外国的长篇作品。学习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一个人能独立生存于孤岛吗?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用一部长篇文学作品来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
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拜读——《鲁滨孙漂流记》,去一探究竟,能还是不能?(师生再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对话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初步调动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2、PPT出示《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图片。
(设计意图 ): 明确故事中的主人公,初步感知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让学生对主人公有初步的外在感性认识。
二 、检查预习
学生简介作者
检查字词朗读
(教学意图):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查阅资料及工具书掌握作者简介及字词读音。
三、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这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为什么如此受人追捧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用哪两种方式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
2、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那什么是梗概呢?
课件出示: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当你在网上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简单来说“梗概”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把主要内容写下来。
而“精彩片段”就是从原著中选取出来描写具体生动的片段。
那么文中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先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粗略的感受它的经典之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梗概部分。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确,把
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从梗概中知道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浏览课文梗概中……)
小说讲了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终于脱险,重回故乡。
那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
板书:遇险上岛、克服种种困难、回到英国。
(教学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5、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并把他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建房定居)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养牧种植)
(3)安全、孤独-插下杨柳庄子防御。(救“星期五”)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和圈点批注,学生自主学习,感受鲁滨孙遭遇的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6、那么请同学们再来概括一下这部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7、可以说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一说他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设计意图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思考一下在人生态度方面,鲁滨孙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板书:人生态度:不怕困难、顽强生存
三、浏览精彩片断,体会精彩部分
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让我们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1、先请大家浏览“精彩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生汇报:应该在小说梗概的开始部分。因为片段的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
那么你知道在梗概的哪个具体位置呢?(大致在梗概的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浏览、明白精彩片段在梗概中的位置,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再次浏览这个片段,找一找,刚开始的时候鲁滨孙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鲁滨孙的生活状态前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忧郁寂寞——知足安命
3、这种变化源于他的什么做法?
学生找到好处坏处表。
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
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和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同学交流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鲁滨孙一样,直面现实,理性思考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更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师小结: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读这个片段,你还觉得还有哪方面很精彩?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
1)我认为他在大柱子上刻斫痕,记录时间很精彩。他记录时间,使自己不会忘记时间,很精彩。
2)我认为他做木栅栏围墙的事情很精彩。
3)............
5、师小结:《鲁滨孙漂流记》之“精彩片段”,叙述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表现了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从他非凡的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读一读,你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交流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去看看原著吧。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设计意图):通过猜精彩情节、提出疑问、观看精彩语句,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书的兴趣,能让学生走进外国名著,并积累经典名言。
课堂检测
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谈,并动笔写下你的感受)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找出原著来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丹尼尔·笛福(英国)
梗概 + 精彩片段
人生态度: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 学会生存
流 落 荒 岛
战 胜 困 难 (1)住──(建房定居)
(2)吃──(养牧种植、)
(3)安全、孤独-(救“星期五”)
获 救 回 国
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勇敢乐观
精彩片段:(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
理性思考
生活状态:忧郁寂寞 —————— 知足安命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