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各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青春期男女
(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
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
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人的一生大约可分(幼年)
、(成年)、
(老年)
三个阶段。
4、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
(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七个时期。
5、青春期出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特点就是(性发育)开始。
6、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中,需要别人照顾的时期有(婴幼儿期)和(老
年期)。
7、(身高)和(体重)两项数据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
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8、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勤于思考)、(反
复强化)、(适当休息)。
二、判断题:
(√)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
起更多的责任。
(√)2、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3、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4、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第三快速增长期)
(×)5、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发育男生早于女生。
(×)6、体育锻炼占用时间,会影响学习和智力发育。
(√)7、在青春期,男生女生德身体都会发生许多变化,这是正常
的生理现象。
(×)8、为了促进自己的生长发育,每天睡眠时间越多越好。
(×)9、人只要吃得好,身体就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选择题: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猛提
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
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
B
)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
确的方式是(
B
)。
A、女孩子要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B、穿高跟鞋很美观,要多穿
C、不吸烟、不酗酒
D、不拔胡须,那会损伤毛囊,使细菌侵入人体
4、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D
)。
A、动静结合
B、课程交替
C、
勤于思考
D、
多睡觉
5、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下列不属于此
划分的是(
C
)。
A、幼年
B、成年
C、青年
D老年
6、60年后,我们会步入人生(
D
)。
A、幼年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7、12岁的姗姗同学处在人生的哪个时期
(
B
)。
A、幼年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8、在摇篮里捧着奶瓶的小宝宝处在人生的(
A
)。
A、幼年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9、正在快速生长、刻苦学习的人生时期是(
B
)。
A、幼年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D、老年期
D、老年期
D、老年期
10、通过分析同龄人身高统计图,可以发现那类人占多数(
B
)。
A、高个
B、中等身材
C、矮个
D、肥胖者
四、连线题:
呀呀学语-------婴幼儿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
勤奋学习-------学龄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十月怀胎--------胎儿期
抚育后代--------成年期
生长迅速--------青春期
五、简答题: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
答:注意个人卫生、注意营养和饮食卫生、注意学习习惯、加强体育
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连电脑、科学用脑。
2、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什么?
答: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勤于思考)、(反
复强化)、(适当休息)。
3、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自然环境、环境污染、社会因素。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
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
现象。
2、(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
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5、(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7、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一种称为(不
可遗传)的变异。
8、“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
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子”是对(变异)现象的描述
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桐实生桐、桂实生桂”“物生自类本种”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对(遗传)现象的描述
10、除了人外,(动物)、(植物)也存在遗传。
11、(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12、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
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
高个的。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3、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的果大
色艳,籽少肉厚的。
(√)4、大千世界如此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因为生物变异的缘
故。
(×)5、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可以遗传的。
三、选择题:
1、生物遗传规律是孟德尔从(
B
)中发现的。
A、黄花
B、豌豆
C
、桃花
D、茉莉花
2、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都是生物体(
A
)的重要规律。
A、繁殖
B、应激素
C、适应性
3、当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会发现下一代豌豆的
花始终是(
A
)。
A、同一颜色
B、变异的
C、不同的
4、一般来说,生物自身是(
A
)变异的。
A、不可以产生
B、可以产生
C、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
5、下面哪些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D
)。
A、近视眼
B
、这伙造成的残疾
C、杂交水稻
D、A和
B
四、简答题:
1、请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到四个)
答: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桐实生桐、桂实生桂”、“物生
自类本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父无犬子”等。
变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世界
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等。
2、人工方法使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利:效益好,产出高效益产品,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具有重大意
义。
弊:产生有害激素,破坏生态系统、生物进化、遗传等自然现象。
3、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
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
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两种犬---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
培育出人们所需要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
规律,让这种遗传变异下去。
4、什么叫可遗传的变异?
答: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为可遗传的变异。
5、什么叫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
遗传的变异。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
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
特殊文字。
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
1859
年出
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5.自然界中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了下来,
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6.(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二、判断题:
(√
)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
)2.化石就是生物。
(√
)3.1850
年左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要比浅
色尺蠖蛾的数量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4.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的变
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颈鹿。
(√
)5.在自然选择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6.经典的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生命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
(×
)7.大熊猫、白鳍豚等生物几千万年以来没有多大变化,说明
进化规律并不适合所有物种。
(×
)8.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动物脚印不是化石。
(×
)9.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
(×
)10.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找到。
三、选择题:
1.达尔文的巨著(
B
)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确立。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自然选择》
2.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
C
)到(
A
),从(
D
)
到(
B
),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A高级
B复杂
C低级
D简单
3.由于白色的羊毛好卖,牧民多选择白羊饲养,而少选择黑羊饲养,
从而导致白羊数量增多,黑羊数量减少。这属于(
B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4.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
的绵羊都是(
B
)色的了。这就是(
C
)。
A白色
B黑色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5.下列生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C
)。
A恐龙
B长颈鹿
C蟑螂
6、恐龙是靠(
C
)繁殖后代的。
A、蛋
B、胎生
C、卵生
7、对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和进化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C
)。
A、遗传
B、变异
C、人工选择
D、自然选择
8、化石不能保存生物的(
D
)。
A、骨骼
B、肌肉
C、内脏
D、B和
C
7、长颈鹿形成的原因是(
D
)。
A遗传变异
B、适者生存
C、进化
D、以上都是
四、简答题: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1)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
保存下来。(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
矿物化。(3)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
地表的地方。(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2.什么是自然选择?举例说明。
答: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
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例如:①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
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黑色的了。②
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3.列举出已经灭绝的物种和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
答:已经灭绝的物种:恐龙、渡渡鸟、奇虾等。
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朱鹮、白鳍豚、银杏树、水杉、大熊
猫、扬子鳄、蟑螂等。
4、怎样制作化石模型?
答:①将黏土摊平。②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
进去,留下印记后取出。③把留有印记的黏土模型晒干。
五、分析说明题:
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
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吗?
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岛屿上常刮风暴,那些高大的植
物就易倒伏,甚至折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
才能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代的积累下去,就形成了“那
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的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他提供
了(生存)、(生长)、(繁殖)和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
的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2、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伙伴)关系或
(敌对)关系。
3、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
为食的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的食物的叫做(分解者)。
4、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乐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
牧),以及(过度捕捞)等。
5、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6、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蝉)→(螳
螂)→(黄雀)。
7、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分解者)(生产者)
和(消费者)。
8、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生态系统)。
二、判断
(
×
)1、沙漠中没有生物。
(
×
)2、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
√
)3、凡是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方法。
(
√
)4、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失调。
(
√
)5、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
)6、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三、选择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C
)。
A.啄木鸟和树
B.鸟和果实
C.虫和鸟
D.蜜蜂和花
2、霉菌生长在面包上,他是(
A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3、下列属于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
B
)。
A.野鸡
B.企鹅
C。大雁
D。老鹰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敌对关系的是(
D
)。
A熊和鸟
B斑马和狮子
C猫和老鼠
D鳄鱼和鳄鸟
5、下列可以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D
)。
A滥施农药
B过度放牧
C过度捕捞
D爱护森林
四、简答
1、骆驼有哪些生存的本领?
答: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鼻孔
可以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
2、仙人掌为什么能够耐旱?
答:仙人掌把易散发水分的叶长成细小的针状,以减少水分散发
的面积;它的茎叶外生腊质,也能减少水分蒸发;茎肥厚多汁,能储
存水分,等等。
3、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1)适应环境的保护色(2)防止被叮咬(3)模糊敌人的视
线,隐蔽自己。
4、什么叫食物链?
答: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
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
做食物链。
5、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答:滥施农药、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
6、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制作喂鸟器、建设生态工程等。
?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指出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
跳跃的青蛙(机械能),人跑步(动能),融化的冰(热能),
电脑(电能),风筝(风能),太阳(光能),人的食物(化学能),
水力发电(水能)。
2、能量是:(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任何东西只要有
(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
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越大,物体运动就(越快)。
3、列举早晨起床后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你经历的能量转换过
程。
(1)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光能);
(2)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或电能)→(热能);
(3)吃饭后去上学:你把食物中的化学能→(动能);
二、连线:将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直线相连
电能→→→声音→→→收音机
电能→→→光能→→→日光灯
电能→→→磁能→→→电磁铁
三、判断:
电能→→→热能→→→电饭锅
电能→→→动力→→→洗衣机
(
√
)1、我们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电能。
(
√
)2、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看见它产生效果
。
(
√
)3、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都要节约。
(
√
)4、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新能源。
(
×
)5、地热能来自于海洋,是由海水受阳光照射产生的
。
四、选择题:
1、人类用的能源主要来自(
D
)。
A、石油
B、电
C、煤
D、太阳
2、下列能源属于不可产生性能源的是(
C
)。
A、风能
B、太阳能
C、石油
D、地热能
3、下列属于海洋中所蕴藏的可产生性能源的是(
A
)。
A、潮汐能
B、热能
C、化学能
D、电能
4、摩擦两块冰后冰的表面会逐渐融化,这主要是把动能转换成
(
D
)。
A、声能和水能
B、水能和热能
C、声能和热能
D、化学能和
热能
5、煤、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最初来自(
C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电能
五、简答:
1、写出下列能量的作用。
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
热能:(使水变热)
电能:(使灯泡发光水变热)
水能:(能够建立水库发电)
食物中的化学能:(使我们的身体运动)
声能:(使纸片振动)
2、在家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答:节水: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
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
衣水等;
节电:使用电风扇应尽量用中档或慢档;电视机把亮度开小些;
电器
每次使用完毕,应把电源插头拔出;空调设定温度调高几度,多用睡
眠状态;
3、列举哪些是不可再生性能源?哪些是可再生能源?(至少三例)。
答:不可再生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答:对于矿产资源的浪费:1、不随手关灯,长明灯现象的出现!2、
空调温度过低(高)3、塑料袋的大量使用!4、肆意破坏植被等
对于水资源的浪费:1、不随手关紧水龙头!2、肆意污染水资源!
5、列举出几种新能源。(至少四例)
答:海洋能、地热能、核能(原子能)、生物质能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气垫船在水面上
高速滑行是利用了(
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比与水的摩擦力小
)的
原理。
2、(张衡)利
用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
。
3、18
世纪
(英国
)发明家(
瓦特)根据(
蒸汽产生动力)的
原理,制造出了用途广泛的(
蒸汽机
)
。
4、19世纪
(
英国)
科学家(
法拉第)发现了(
磁感应生电
)
的原理。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
的发电上。
二、选择题:
1、制作电器的保护装置时要注意选择(
C
)的材料。
A、导电性能好
B、既能导电又能绝缘
2、鞋的底部有许多花纹,这样做是为了(
A
)。
A、防滑、增大摩擦力
B、节省材料
C、更好看
3、指甲刀是利用了(
B
)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滑轮
4、把冰块放进暖瓶中,比放在常温中要(
A
)。
A、融化得快
B、融化得一样快
C融化得慢
5、制冷空调装在高处是用了(
D
)。
A、反冲原理
B、浮力原理
C、斜面原理
D、冷热对流
C、绝缘性能好
D、斜面
6、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
B
)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
下发明了雷达。
A、嗅觉定位
B
、回声定位
C、视觉定位
三、简答题
1、植物生长需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①阳光②适宜的温度③水。
2、说出一些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直立鱼网
撬棍、剪刀、启钉锤、杆秤、天平
火箭飞行、飞机飞行、天地响爆竹、焰火、起跑
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烧热水
重心低不易倒
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雕塑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名称
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
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方法
: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
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
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
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名称: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材料
: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等。
实验过程
: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
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
:(
平铺的纸巾
)最干,(
卷起来的纸巾
)居中,
(
用蜡纸卷起来
)最湿。
实验结论
:这说明仙人掌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
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
(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
(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
(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
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名称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
:吸管、剪刀、胶带、纸筒、橡皮筋、米尺、记号笔等。
假设
:
能量越大,吸管火箭飞得越高
实验方法:
1.制作吸管火箭,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将吸管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
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3.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
4.把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
1
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注意火箭吸管不要对着其他同学。
5.重复以上过程,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
:
实验现象: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发现:橡皮筋拉得越长,火箭飞得
越高,橡皮筋拉得越短,火箭飞得越低。
实验结论:
橡皮筋拉得越长,能量就越大,物体运动就越远;橡皮筋拉得
越短,能量就越小,物体运动就越近。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
(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
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
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
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
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
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
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
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
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八)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着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是不一样了呢?(3分)
(1)瓶子改变了
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2)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答: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会上升
,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
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反而会枯萎。
(九)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4
分)
(
1
)
轻
而
慢
地
向
下
压
尺
,
看
到
的
现
象
是
报
纸
能
很
快
的
翘起。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使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
(3)重而快地向下打击尺,看到的现象是
报纸不会被轻易的抬起。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十)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4
分)
(1)向瓶壁浇热水,看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从吸管中排出
。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气泡。
(3)再向瓶壁浇冷水,看到的现象是:
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向瓶壁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从而将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