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 5.3.1 热在气体中的传递+5.3.2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 5.3.1 热在气体中的传递+5.3.2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7 14: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1 热在气体中的传递&5.3.2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与举例,知道能可以发生转移以及热传递是能的转移形式之一。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与结果分析,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主要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
3、学会运用粒子理论解释对流产生的原因。逐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论分析和揭示的能力。
4、在实践、观察、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主要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
难点:运用粒子理论解释对流产生的原因。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热传递现象
教师:将一个勺子放在热水中一段时间,请同学上来触摸感受。
教师:由此可见,热能发生转移,也称为热传递。
提问:你还能列举其他证明热传递存在的例子吗?
提问:从刚才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来看,热传递有方向性吗?如果有,热传递方向有何规律?
教师:热是如何进行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触摸勺子浸入水中的部分和不浸入水中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思考回答,知道热会发生转移。知道热传递的概念。
回答。
小结:热都是从高温的地方传到低温的地方。
通过触摸感知,引出热传递的概念。
知道热传递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知道热传递的传递方向。
热在气体中传递的方式 活动1: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活动2:空气的对流
提问:要研究热是如何在空气中传递的,首先要对空气加热,但我们要观察什么才能知道热的传递方向呢?
提问:但空气看不见,该怎么办呢?有人想了一个实验,你能看懂他的实验意图吗?
出示实验步骤图。
提问:为什么先设计了两个吹气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
提问:螺旋在酒精灯上时的旋转方向与向上吹气时旋转方向相同说明什么?
提问:热空气上升了,那位于上方的冷空气会如何呢?
出示实验装置图。
提问:①哪一边代表热空气,哪一边代表冷空气?
②为什么使用卫生香?
引导学生知道借助点燃卫生香后烟的流动方向间接观察冷、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观察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了解实验过程。
思考实验意图。
按要求完成实验,观察螺旋的旋转方向,并填写活动单。
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热空气向上移动。
猜测。
观察实验装置图,听讲实验装置搭建过程。
探讨哪一边代表热空气,哪一边代表冷空气?
思考:怎样观察到冷空气流动的方向?
动手实验。
观察、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知道热在气体中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 通过观察螺旋的旋转方向,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初步感受根据几个实验结果找出其内在联系的方法。知道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通过实验领会实验设计者的意图,为什么使用卫生香?
通过实验前后现象的比较进一步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的技能。
通过实验理解对流是由于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而造成的。知道热在空气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分析发生对流的原因 活动3
提问: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呢?
(热空气上升就是上浮,冷空气下降就是下沉)
还记得物体的浮沉与什么有关吗?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说明了什么?
提问:同学们已经从观察到的热空气上升现象推断出热空气的密度较小,那你们能用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粒子理论解释空气受热后密度变小的原因吗?

回忆旧知: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
回答: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的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空气受热后空气粒子的变化。
交流讨论结果。
小结(填空)。
逐步培养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学会运用粒子理论解释对流产生的原因。逐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论分析和揭示的能力。
热在液体中传递的方式 活动4:热水的流动方向
活动5:水的对流(教师演示/视频) 出示实验装置图。(介绍带色的琼脂块,琼脂遇热熔化)
提问:红色琼脂块在实验中有何作用呢?
提示:将琼脂块放置到烧杯底,并使它靠近烧杯壁(便于观察)。在烧杯中慢慢地加入适量的水。
热水的移动方向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还需要知道冷水的移动方向。同学们能不能猜测下上方冷水的流动方向呢?
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下。
播放录像。
提问:刚才我们用粒子理论解释了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现在同学们可以用粒子理论来解释水受热后向上升的原因吗?
分析琼脂块在实验中的作用。
学生搭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猜测:冷水向下降。
观察冷、热水的移动方向并记录。
类比热空气,用粒子理论解释热水向上升的原因。
小结。
通过使用高锰酸钾颜色标记水流的方向,体验实验设计技巧。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热水是向上流动,冷水向下移动,形成对流。知道热在液体中主要以对流方式传递。
通过类比热空气,用粒子理论分析热水向上升的原因。
结课
1、知识运用。
空调位置的安装。
2、回顾、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1、用所学知识,选择空调的安装位置。
2、回顾与小结。
通过回顾与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掌握学习要点。
作业 练习册5.3的2/14/18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