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重复的魔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重复的魔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6-17 14: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课题】:重复的魔力
【教材】:第十四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课时】:1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重复的魔力》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第十四册第7课,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属“设计·应用”领域。
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材中,通过基本构成形式、构成方法、实物图片、作业等对重复构成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全面叙述了重复构成的各个方面。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现象,认识到重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进一步分析并归纳出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设计一件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
【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本课所要讲授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特别是第十三册《花的变化》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这对理解本课中的教学重点——重复构成的骨式很有帮助。此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创作,但由于想象力的匮乏,较难设计出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作品,而且学生在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过,此学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既有条件下,本课教学应顺应学生的认知和求知欲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理解重复构成和骨式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分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将重复构成中的骨格形式变化形成重复构成形式;将这些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进行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思和实施,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张、颜料、范画等。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铅笔、双面胶、美工刀、五谷豆类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教师提问: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通过欣赏与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力,教师顺势揭示课题——《重复的魔力》。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视频资料的赏析,感受重复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让学生对重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我们生活中常被人们忽视的重复现象通过艺术加工之后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对重复有一个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深入做好铺垫。
二、感受领悟
1.寻找重复
教师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并找出重复的单元形。学生找出其中重复的元素,小组讨论举例说明。
2.
思考重复
教师继续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需要学生思考、比较:生活中重复的物品和自然中的重复现象有着怎样的联系,使学生充分感受重复构成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小组讨论:思考这些重复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要重复?
4.教师总结:人们从自然界的重复现象中发现并感受到了美,于是,人们从重复现象中寻找规律,归纳出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重复构成作品,重复构成的物品在生活中几乎涉及到了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既方便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从自然界——生活这样的一个关系为线索,使学生对重复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愉悦了情感,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对重复构成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感悟到了重复构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初步体验、解决重难点
1.实践体验一:试一试,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
  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2、结合同学作品,老师新授:
a.一个单独的形,我们称其为“单形”。把这个单形按照某种方法重复排列,形成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设计出一件重复构成的作品。
b.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c.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d.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呢?生:方向、颜色、骨骼排列。
3、教师示范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难点。介绍多种表现手法的作品,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其创新意识,更是为即将开始的学生动手制作环节做好准备。
四、合作创作
1、学生开始分组合作,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一件,手法不限。
2、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新颖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要求:
1.
以小组为单位,在绿色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2.
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3.
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4.
全班合作,继续组合作品,学生再次思考: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怎样的一种重复呢?重复构成有哪些要素组成呢?师生讨论,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针对作品自己分析出制作方法,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增强了自信,也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设计的过程。分组合作是我们美术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活动方式,既可以通过合理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的设想能够以较快较好的方式来实现,也轻松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思和手法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按提出的评议标准进行互评:
(1)是否突出了重复构成的特点
(2)构思是否合理,创意是否巧妙
(3)是否易于识别并能使人产生深刻印象
(4)
你认为这是一件成功的重复构成作品吗?表现在哪里,或者反之
(5)你对重复构成开始关注了吗?你对重复构成设计产生兴趣了吗?
3.教师适当点评、归纳,并从作品创意、色彩搭配、制作工艺等方面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作品展示是要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自我展示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辨析及评价能力,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点评,并根据作品的特色给予奖项,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也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设计制作中能做得更好。
六、课堂小结
教师讲解:今天我们运用的这种重复构成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段。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七、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忆重复构成的运用,从平面得到立体的,从静态得到动态的,生活中的运用到艺术中的运用
2、知识链接到波普艺术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以此说明现代设计与现绘画血脉相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