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物理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物理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7 16: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理解力的概念,熟记力的作用效果。
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熟记重心的概念。
学习目标:
1.什么叫做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如何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
4.什么叫重心?重心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5.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
【自学指导】
认真自学课本P51-53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的自学效果最好!
(自学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与同桌小声讨论)
1.什么叫做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检测一】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
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体会一下:
“孤掌难鸣”
力的概念(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提、推、拉、牵引、吸引是作用
(2)力的全称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而单独存在
(4)力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这个物理概念,是从大量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
手  提  水桶:
人  推  车:
马  拉  犁:
机车 牵引 列车:
磁铁 吸引 铁钉
力的相互性
力的物质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
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A
讨论:
右图中,
①铁块为什么不落下?
②上述力的受力、施力物体各是谁?
③上述力是作用在谁上?
④绳子对天花板的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谁?
强调:力是作用在受力物体上的
判断施力、受力物体时,应先搞清楚是哪个力的施力、受力物体
⑤当将绳子剪断后,物体为什么要下落?
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如何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长度—大小
箭头的方向—方向
起点(终点)一般是起点—作用点
15N
F=30N
作图步骤:
1、选定合适的标度;
2、从作用点开始沿力
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3、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
只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F=30N
例: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时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为50N,试用力的图示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步骤:①确定所要图示的力是作用在哪个物体上的
②明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③选择合理的大小标度
④在受力物体上,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上
力的大小
⑤注上表示方向的箭头、表示力的符号、受力物体
注意:①线段长应包括箭头
②若用一点表示物体,则一定要注上受力物体、
此时力的作用点可不必细究
③要区别力的示意图
3.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
可由弹簧秤测定
?G
=
mg
(
g
=
9.8
m/s2)
竖直向下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不同地方重力方向不同
定义:
大小:
方向:
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力最小,在两极的重力最大
重力方向的应用
你知道建筑工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大楼是否竖直呢?
4.什么叫重心?重心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检测一】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
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集中于这一点,这一点叫做这个物体的重心
注意:重力的作用点具有等效的意义
通常说物体的重力是多少是已经考虑了所有的小重力了!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
物体上吗?为什么?
C
G
悬挂法
--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此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   
5.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心?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D
1.力的描述:
(1)
定义
(2)
作用效果
(3)
三要素
(4)
表示
2.重力:
(1)定义
(2)三要素
3.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2)确定重心的方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