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 6.2.1 天然水中的杂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 6.2.1 天然水中的杂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7 16: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然水中的杂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说明
本节课是牛津版上海科学教材第六章《水与人类》中《水的净化》的第一课时。本章内容的主题是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而本节课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净水对人类十分重要,并学会使用“沉淀法”和“过滤法”两种方法来净化水。
在本节课之前,教材已经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分布情况、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情况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安排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的实验。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获得纯净水的方法,为之后自主设计简单的污水净化方案做准备。教材通过清晰的分版块活动,明了的实验装置图、简明扼要的实验流程和合理的实验记录设计,将实验室内净化水的过程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之前的教学,已经知道池塘水中含有杂质,不能直接饮用。因此本节课可以顺利进行过渡,学生进一步学习净化水的方法。因为本节课涉及的实验较多,为了使课堂更高效,让学生更顺利地进行实验,因此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需设计明了的实验步骤,同时教师指令需明确,合理划分板块,注意实验的详略安排。同时,本节课中的过滤实验是科学教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锻炼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通过设计发明过滤装置,进一步提升其敢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初步学会使用沉淀法和过滤法来净化水,培养严谨的实验操作精神。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区分沉淀法和过滤法的适用范围。
3、通过设计过滤装置,培养勇于探究、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沉淀法和过滤的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学会过滤法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河水
实验器材:明矾、玻璃棒、烧杯、滤纸、漏斗、铁架台、表面皿、坩埚钳、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引入
提问:
1、自来水来自于哪里?
2、含有杂质的河水在自来水厂经过哪些处理转换成自来水?
播放视频:自来水的生产 思考并回答;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从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自来水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法
展示一杯刚取到的河水和一杯静置一晚的河水。
提问:这两杯河水有什么区别?
介绍明矾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沉淀法
提问:我们能够直接饮用沉淀后河水的上层清液?
小结:沉淀法可以除去较大的固体颗粒。
观察并回答问题;
进行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对比的实验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明了地认识沉淀法的作用。
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法
展示过滤装置器材。
播放视频:过滤
布置任务:寻找视频中的“一贴、二低、三靠”
演示过滤实验。
引导学生开展实验。
提问:过滤得到的液体能够直接饮用吗?
演示实验:蒸发过滤得到的水
小结:过滤法可以除去细小的固体颗粒。
辨认实验器材;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观看实验;
进行实验;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从搭建实验装置开始,循序渐进,强调过滤法的重难点,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展示过滤装置
引导小组展示DIY过滤装置;
介绍土壤净化水的原理。 展示作品。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材料 发明创作。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分享收获。
温故知新。



六、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
1、沉淀法→明矾→除去较大的固体颗粒
2、过滤法→除去细小的固体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