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衬托的表达方式,感悟百合的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二、听写,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教师听写:洁白 秀挺 讥讽 嘲笑 鄙夷 不屑
2.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订正一下。
3.指名读第一组词语,指导读好词语
发现词语特点,出示文字投影。
“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洁白的颜色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让对方听到你的朗读,能够感受到眼前百合花开的美丽景象。
指名读,指导读好。
4.指名读第二组词语,引导订正。
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
假如请你再来把这4个词语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
为什么这么分?
出示文字投影。指名读,读出“讥讽”和“嘲笑”的语气,抽生再读。
质疑:“鄙夷”和“不屑”是用什么来表示看不起呢?(通常是用神态、表情来表示看不起。)
三、欣赏百合花开
1.师读第1~3自然段,抽生来读第4~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我们俩为什么这么分工?
2.学生自由朗读第4~7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语句,哪些段落直接讲到了百合花开?
反馈汇报。
(1)第四自然段
它“终于”开花了,在这之前,百合都经历了什么?
谁知道杂草怕的到底是什么?
(2)第五自然段
出示图片,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漫山遍野都盛开着百合的地方?
(3)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
写的什么: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欣赏百合花开的景象。
板书:欣赏。
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人们是怎样来欣赏百合的?
生汇报。
板书:衬托
这一段没有直接讲百合开花什么样,而是借助人们的表现衬托百合花开的情形,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方法,叫做侧面衬托。
练习读,读出百合开花的美,以及人们的感动。
四、精神感悟
1.想一想:你最欣赏百合的什么?是从哪些文字当中获得的这样的感悟呢?请你们来读一读,写一写。
2.第三自然段
理解排比句特点,启发感情层层递进。
出示文字投影(以诗行的形式):指名多名同学读,相机评价指导。
3.出示文字投影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师:这篇课文最初只讲到了断崖边上的一株百合,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百合,(出示相关图片)你更欣赏哪一株百合呢?
(2)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杂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到底怕什么呢?生汇报。
(3)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心田上的百合花》,但是却用很多笔墨来写杂草,这是为什么?( 反面衬托)。
五、了解作者,体会文风
1.课文的作者叫林清玄。想象一下林清玄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林清玄,1953年生于高雄,17岁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20岁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30岁得遍了台湾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如今,从事写作34年,已经出版了120本文集。林清玄成名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屡屡遭受到别人的怀疑、讽刺和打击,但是他说:“我知道自己内在的潜质,我知道自己终究要成为以文字为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至死不渝。”
2.说说作者为什么拟写这样一个题目。“心田上”是什么意思?
六、朗诵诗歌《自信也是一种美丽》,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