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
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C.
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便于让光线透过
D.
观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2.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B.
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C.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
如需要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
3.西昌的工业化,导致大气中PM2.5浓度明显增大。某校的同学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单位:微克/立方米)
组别
FM2.5
(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极大)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1
19
89
43
97
2
22
83
38
98
3
20
86
41
99
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作怎样处理
A.
取最大值
B.
取最小值
C.
求平均值
D.
求和
4.小莉同学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右下方
D.
左下方
5.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下面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须步骤的是
A.
更换目镜
B.
调节光圈
C.
转动反光镜
D.
转动转换器
6.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下降镜筒时眼睛为什么要注视物镜
(????
)
A.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通光孔
B.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C.
观察物镜上是否有异物
D.
可以在物镜中找到物像
7.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光线较暗时,使用反光镜凹面对光?
②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目镜
③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④视野中带黑边的圆圈,为口腔上皮细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边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边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
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9.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发现蝌蚪提前发育成体型较小的蛙。这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
A.
促进生长发育
B.
提高血糖浓度
C.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10.下表是某班级同学测定的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与实际能量的数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食物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四组平均值
实际能量值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7261
8108
9576
9850
8699
23500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1844
11860
12390
13860
12489
31800
A.
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决定了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值
B.
核桃仁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C.
燃烧装置吸热是导致实际能量值大于测量值的唯一因素
D.
操作不当会导致小组间数据出现差异
二、多选题
11.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
用显微镜观察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C.
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闭上
D.
光线较暗时,可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12.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酸雨对麦苗生长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配制三种不同酸性程度的酸雨溶液,每天用等量的三种酸雨溶液分别浇灌长势相同的三组麦苗,每组麦苗20株,观察并记录麦苗生长的差别。要达到实验的探究目的,上述实验需要修改的是,
A.
盛放溶液所用的容器大小应一样
B.
每组所观察的麦苗总数应该用2株
C.
应该设置浇灌清水的空白对照组
D.
观察每组麦苗生长的同学人数应相同
13.如表是探究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设计,最合理的实验组合是
培养瓶序号
温度
水分
空气
①
25
℃
适量
充足
②
0
℃
适量
充足
③
25
℃
不足
充足
④
25
℃
适量
不充足
A.
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B.
③与④对照,可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C.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
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14.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换物镜时可以用手指扳动物镜镜头旋转
B.
光线暗时可以选择使用平面镜和大的光圈
C.
上升和下降镜筒时要用双手旋转准焦螺旋
D.
下降镜筒时要一边注视物镜一边旋转准焦螺旋
1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光线比较暗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B.
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目镜
C.
在显微镜下看到了“b”,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q”
D.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时,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三、综合题
16.以下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喷出,这些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
(2)图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注:填序号)?
(3)要将图2的甲换成乙,应转动__________,换用__________物镜观察。
(4)视野中细胞内近似球形结构是___________,含有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17.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实验设置如表格所示,请分析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甲组
各20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
喂养普通饲料
乙组
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
(1)甲、乙两组实验中,甲起__作用。
(2)甲、乙两组饲养数量分别是20只,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__克/只?日。
18.下表是几位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填写相关内容: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2
淀粉糊+2mL清水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3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0℃;10分钟
2滴碘液
4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100℃;10分钟
2滴碘液
(1)若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变蓝的试管是_____号。
(2)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_____。
(3)如果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