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7 17: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9个生字。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段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以自学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很多的政府部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学生回答)对,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所写的《为人民服务》,来理解这五个字的深意。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提醒翘舌音“彻、炊”,后鼻音“葬”,正确领读“牺牲”“追悼会”“革命”等词语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泰”时,可以展示图片;学习“彻、迁、迫、批、标、牺、炊”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彻”左窄右宽,左边是“彳”,第五笔是竖提。
“迁”字“辶”舒展,托住上面的“千”。
“泰”上边是三横,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迫”字“辶”托住上边的“白”。
“标”左右平齐,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示”字。
“牺”左窄右宽,右边是个“西”字。
“炊”左窄右宽,右边是个“欠”字。
易错提示:
“批”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横不是撇,第五笔是竖提。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切—彻(彻底)—沏(沏茶)—砌(堆砌)
欠—炊(炊烟)—吹(吹哨)—欢(欢呼)
(4)多音字。


辨析:“剥”当专用于合成词“剥夺剥离、剥落、剥蚀、剥削、剥啄、生吞活剥”时,读bō;当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时,读bāo,如“剥花生”。“削”当表示“用刀斜着去掉物体表面的表层”“切削”时,读xiāo,如“刀削面、车削”;当专用于合成词“剥削、削减、削弱、削平、削价、削职、削足适履、削发、削除、削壁”时,读xuē。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文体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确: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所学文章的文体都有所不同,是议论文。
2.课文题目“为人民服务”中的“服务”应如何理解?本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
明确:“服务”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本文以中心来命题。
3.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个自然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
明确:第1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2自然段:写“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3自然段:写“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而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4自然段:讲“我们”要搞好团结,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第5自然段: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
明确: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6岁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四、课文研读,重难突破
1.学习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之一。这段话放在文章开篇,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题。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其重点词语,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明确: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明确: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明确: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明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生前为他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这样的死是有价值的,所以说它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只在乎个人利益,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这样的人生是无意义的,比鸿毛还轻。
(4)为什么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明确: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时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民族的解放战斗,最后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所以他虽然一生中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因此说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5)找出其他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今天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部分是讲革命者的生死观——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的其他部分。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炊事员 彻底  批评 牺牲 迁入 泰山 压迫 标志
葬礼
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接触了本学期第一篇议论文《为人民服务》,它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不同,具有论点鲜明、论述缜密等特点,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对此类文体更感兴趣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
明确: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这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论述的?
明确: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
(3)研读复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
明确:因为……所以(因果)……
如果……就(假设)……
只要……就(条件)……
②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明确:共有四句。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四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的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毛泽东为什么在演讲中提到李鼎铭?
明确:毛泽东是在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以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为例,进一步说明: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明确: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这一段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明确: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怎样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4)由“五湖四海”拓展含两个数字的成语。
拓展示例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九九归一
 一五一十 三心二意 十拿九稳
 千辛万苦 三令五申 五花八门
3.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要为什么样的人开追悼会?
明确: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人。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学习阅读链接。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选自吴瑛《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文学》1977年1月号上。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获得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__________是为着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为人民的__________工作的。__________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明确:八路军 新四军 革命 完全
解放人民 彻底地 利益 张思德
(2)联系课文,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死的意义”。
明确:我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理解“死的意义”: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光荣的,但应当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抗日战争时期,为解救中国人民于危难之中,牺牲是在所难免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在和平时期,则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
2.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发扬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