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8 15: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1.背景
工业革命使西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矛盾突出
2.
代表人物及思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欧文
(英)
傅立叶
(法)
圣西门
(法)
1、讴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2、认为私有制、竞争是社会灾难的根源;
3、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对社会财富实行公正的或比较平均的分配。
建立合作组织——“法郎吉”协作社
实行实业制度
是“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
建立合作组织——
新和谐公社
1.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不懂得阶级斗争,主张以阶级调和的方式实现社会改革。
空想性
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共同观点
不同主张
局限性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
科学的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1.创始者:
马克思、恩格斯
2.标
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背
景(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弊端暴露
(2)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内容
(3)阶级基础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得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马、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4)组织基础:
(5)实践基础:
共产主义者同盟
伟大的友谊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
科学的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4.内
容:
5.意
义:
(1)
标志
(2)成为思想武器
(3)指导工人运动
(4)影响社会进程
1)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
资产阶级通过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
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破坏了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
通过暴力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
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
实践的创举——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1871.3.18---5.28
1.成立背景:
材料:“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请思考:“特殊条件”是指什么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
实践的创举——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1871.3.18---5.28
1.
背景:
国际:
国内:
马’诞生
;普法战争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
措施:
政权建设
生产组织
新型工人政权
3.
性质:
最高权力机关
对公职人员的要求
人民有权监督罢免
组成工人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
通过劳动立法维护劳动者利益。
教育:
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合作探究2:思考巴黎公社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
实践的创举——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1871.3.18---5.28
4.
结局:失败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如昙花一现?如果没有这些错误,巴黎公社可能长就存在吗?
材料:巴黎公社成立后,犯了许多错误,如:没有乘胜追击梯也尔政府;没能夺取法兰西银行;没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最后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
实践的创举——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1871.3.18---5.28
4.
结局:失败
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梯也尔反动势力主力尚存,其反动基础雄厚,再加上普鲁士的支持,其势力远远大于革命力量。
主观原因:没有乘胜打击敌人,军事准备不足,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孤军奋战缺乏工农联盟,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根本原因: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不具备革命的客观条件
5.
意义和经验教训: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
(2)英勇斗争和首创精神…树立光辉典范
英勇斗争,虽败犹荣,精神永存
公社战士共有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曾参加公社街垒保卫战的幸存者——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市郊一所简陋的木屋里,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国际歌》。
空想社会主义
三位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义
诞生标志、内容、意义
巴黎公社
经过、措施、政权性质
思想背景
科学理论
实践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小结:
1。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的原因是:
A
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发展了生产力
B
以避免竞争建设理想社会行不通
C
希望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不现实
D
改造社会的方案超越了当时条件
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观点是
A
承认资本主义创造了生产力
B
发现了社会贫富分化的根源
C
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
希望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社会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牛刀小试
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共产党宣言》进入各国出版发行的时间及译本语言。
——据《<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及中译本的问题》,有节略
时间
出版地
语言
时间
出版地
语言
1848年
英国伦敦
德语
1920年
中国上海
中文
1849年
德国
德语
1922年
苏俄
东亚22种语言
1850年
英国
英语
1923年
苏联
阿塞拜疆语
1869年
瑞士
俄语
1924年
苏联
白俄罗斯语
1870年
美国
英语
巴西
葡萄牙语
1882年
俄国
俄语
1931年
阿根廷
西班牙语
1885年
法国
法语
1956年
越南河内
越南语
1889年
意大利
意大利语
1958年
朝鲜平壤
朝鲜语
1893年
奥地利
捷克语
1970年
土耳其
土耳其语
澳大利亚
英语
1972年
伊拉克
库尔德语
1902年
乌克兰
乌克兰语
1978年
埃塞俄比亚
阿姆哈拉语
1904年
日本
日语
1989年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语
综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观点:俄国人(苏联人)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述:19世纪后期,流亡瑞士的俄国革命者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为俄文。后来俄文版《共产党宣言》传入俄国,推动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致力于推动世界革命,出版了东亚22种文字的《共产党宣言》。苏联成立后,《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各加盟共和国的语言文字。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推动了《共产党宣言》在第三世界的传播。
总结:俄国(苏联)极大地推动了《共产党宣言》
观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是各国工业化与工人运动发展的标志。
论述:18—19世纪,工业革命以英国为起源地,向欧洲大陆及北美地区扩展。这些地区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由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共产党宣言》在这些地区被大量翻译和出版。后来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亚非拉人民的觉醒,亚非拉地区也出现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现代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进而在20世纪大规模传播到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