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
作者介绍
剑桥,也称康桥(Cambridge音译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桥。剑桥,与牛津一样,是座令人神往的传统大学城。康桥城,古老而静谧。狭窄的街道两旁挤挨着中世纪遗存下来的哥特式的建筑,阳光柔和地洒在一座座教堂的金色的尖顶上,赭红、金黄、深灰的墙面,展示出她斑斓的色彩,那一扇扇沉重黝黑的大门,一道道凹凸有致砖砌石镂的花纹,所有这一切写出的都是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的历史。康桥是一所历史颇长、传统颇深的大学,也是一所开放、自由而严谨的大学。康桥的美丽,康河的灵性,曾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豪杰。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1931年11月19日,从
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
——沈从文
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
——胡适
不能在我的生命里实现人之为人,我对不住自己;
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为我,我对不住生命。
——徐志摩
【思考】
这首诗蕴涵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情感 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表达】
你能体会并读出本诗章节的情感变化吗呢
轻松
喜悦
陶醉
沉迷
纵情
伤感
沉重
高潮
失落伤感
跌 落
离别的对象特别
意象的选择新颖
营造的气氛飘逸
节匀称,句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建筑美
音乐美
1. 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2. 音节和谐,使用叠词,节奏感强。
3. 回环复沓。
押韵灵活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绘画美
词采华美,意象新颖美妙
新月派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新月派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