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摆是由摆线和摆锤两部分组成;知道摆锤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算摆动一次。
2.知道在重物相同情况下,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越长,摆动越慢;摆越短,摆动越快;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无关。
3.在研究摆摆动快慢对比实验中,掌握对比实验的“控制变量”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实物和课件演示讲解,知道摆的组成。
2、能够通过对摆的结构分析与自制摆的操作,运用对比实验,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出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3、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利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出在10秒钟内摆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成员一起参与到完成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挑战带来的刺激与快乐。
2.在活动中,坚持反复测量,认真分析数据,合理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对比实验的探究活动。
3.意识到严谨的进行对比实验操作对摆摆动快慢的研究很重要;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这项研究对人们解释有关摆的现象、制作利用摆工作的装置有很大帮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锤无关,与摆线有关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秒表、线若干、曲别针、钩码、实验记录单、课件,摆(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一个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实物摆,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装置,你在生活中见过它吗?
2、给它起一个名字吧?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板书课题:《摆》)
二、范例解析,讨论问题
1、这个摆长什么样?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根据学生发言(相应画出摆线、摆锤),当摆在摆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摆角(画出摆角)
3、你觉得摆怎么样才算摆动一次?
4、摆锤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算摆动一次。那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老师的摆,在10秒内摆动了多少次?
5、出示你自己准备的摆,在下面数一数,你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了多少次?
6、你的摆摆动了多少次?
7、我们发现有的摆摆动的快,有的摆摆的慢。
三、交流研讨,形成概念
1、提问:那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学生猜测摆线、摆锤和摆角与摆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4、如果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5、是的,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测。你想怎么来做这个实验?
6、学生交流讨论:
(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2)
小组内确定实验的方案,小组内研究与摆角和摆锤有关,第一次改变摆锤的重量(10g与50g钩码)、第二次改变摆角大小(45度与30度)摆线长度不变。
(3)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果摆动过程中触碰物体等失误,实验数据示为无效数据)
7、小组汇报
8、实验操作(全班统一计时10秒,第三次实验摆锤、摆角不变,用一根摆线反复实验,汇报数据,将各组不同长度的摆长挂在黑板上,在下面标注上摆的次数)
9、仔细观察每一条摆线的长度以及摆动的次数,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板书:摆的快慢与摆角大小和摆锤轻重无关。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四、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今天我们学习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那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啊?
课件相应出示生活的相关应用。
2、小明要去荡秋千,他想给别人荡得快一点儿怎么办?
3、如果你们的数学老师要考你的计时口算,恰好全班又没有计时工具怎么办?
4、爷爷家的钟总是慢了一点,你有什么办法?
5、家里的风铃响得太快了,我想让它响的慢一点儿,有什么办法?
6、爸爸车里的挂件摆动的太快了,看着不舒服,你有什么好办法?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生总结。
2、我今天学习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对比实验,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出示实验器材,计时10秒。
你觉得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的说是摆线还是什么?生:摆长
3、如果你觉得摆长有关,我们再来做另外一个对比实验,我们再来一起数一下。出示实验器材,计时10秒。
如果说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的话,那具体与摆长上的什么有关呢?这是我们中学大学甚至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去接做这个研究,成为一名小科学家,老师相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