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物质的分离(课件 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物质的分离(课件 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8 21: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6物质的分离(1)
脑筋急转弯
小明炒红豆和绿豆,炒好后,把红豆和绿豆一下子分开了,请问是怎么回事?
食盐
云母
硫酸铜
晶体
海水晒盐
日晒蒸发,结晶析出
学生实验:蒸发氯化钠溶液
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固体的溶解度减小,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在该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形成晶体析出。
回答问题
要从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可采用(
)方法获得。
要从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可采用(
)方法获得。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看图
生活中的结晶
1.影响结晶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需要是过饱和溶液,才可以结晶。
搅拌速度不能快。
降温速率一定要缓慢才好。
晶种、温度、多次进行
新知讲解
结晶水合物
有些物质的晶体里没有结晶水
胆矾
食盐
很多物质都能生成结晶水合物
石膏
硝酸钾
硫酸钡
结晶水合物在室温下,在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
潮解
晶体放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湿,直到在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
知识延伸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结合下图说明其中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钠就析出,所以冬天可捞碱。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就析出,所以夏天晒盐。
学以致用
小结:
物质结晶
概念
晶体:
形状规则,有固定熔点。
方法
方法1:蒸发溶剂
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
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
结晶水合物
1、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
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B
2、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A
3、恒温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
钠晶体析出,此时
------------------------------------(

A.溶液仍为饱和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溶液变浓
A
4、将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t℃下蒸发水分,则析
出晶体(m)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符合下列的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