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4 19: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制卷人:肖保艳
1、 积累与运用(22分)
1. 按拼音写汉字(4分)
xī利 踌chú kuì赠 凛liè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旸谷(yáng) 璀璨(càn) 酷肖(xiào) 目光灼灼(zhuó)
B.伫立(zhù) 胆怯(qiè) 掠起(lüè) 彻夜不寐(mèi)
C.皓月(hào) 炽热(chì) 鞭挞(dá) 脂粉奁(1ián)
D.驰骋(chěng) 天穹(qióng) 污秽(huì) 千山万壑(hè)
3.下列对散文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是诗化了的散文 B.是散文化了的诗
C.必须使用象征手法 D.具有散文的自由、诗的凝练
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雪》渲染了不同情调的雪景,在对比中颂扬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
B.《雷电颂》是主人公郭沫若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传达了与旧世界决绝、讴歌光明的心声。
C.《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D.《组歌(节选)》赋予浪、雨形象,抒写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与“奉献者”赞美的情怀。
5.星期天,小林到天紫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天紫湖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⑴老大爷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1分)
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1分)
6.按要求默写填空:(3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俱怀逸兴壮思飞,
(3)——————,西出阳关无故人。
7.春天到了,你们班组织到野外去郊游,要求:(1)写一则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2分)
例句:(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你写出春天的几个节气(至少3个)(1分)
(3)写出描写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的诗各一句。(4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二)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水皆缥碧( )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10、翻译句子。(2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文中“急湍甚剑,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中哪句话与他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12、本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句话采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你能在所学过的古诗文中,再举出一个这种写法的句子吗?(4分)
1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名句,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二)春来正是读书时(13分)
古往今来,书作为人类的精神富矿受到人们极度的礼赞。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辅翼。然而,近年来,市场经济大潮波及校园,一些学子禁不住物欲诱惑,把心思花在怎样赚钱上,做家教,当导游,炒股票,搞传削……他们放松基础知识学习,读的书越来越少,甚至冷落了课本。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有百害无一利,历来为做学问者所忌讳。
某大报曾在一所大学做过一次课外阅读调查57%的学生没有读过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一些大学生把进大学看作是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或技能,有个谋生手段,从而助长了重理工技术,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取向,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讲ABC很好,熟悉美元、英镑,却不懂长城、黄河,不知道文天祥,不知道《论语》,大学生坐拥书城,却不珍惜机遇读书,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
书海浩瀚,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其一二。所以,读书不能没有选择。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善辨良莠,择其善者而读之。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广泛涉猎,争取最好的读书效益,切不可陷入“闲书”消遣中虚掷光阴,而应结合学政治学科学学文化,用现代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唯其如此,才能“读有所用,学有所成”。
明代大文人徐渭,曾写过一副读书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我们正处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又有旺盛的求知欲,何不趁青春年少多读写好书呢?
春天正是读书的好时令,我们应珍惜春光,只争朝夕,多读书,读好书。
14、 题目中的“春”从全文来看是指什么?(3分)
15、 第二段中所提到的“四大古典名著”是指:分别写出书名,作者,朝代。(4分)
16、 请依据第三段内容,概括出读书应注意的两个方面。(2分)
17、 徐渭的读书奇联是什么意思?(4分)
(三)(14分)
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地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腮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8、 既然小男孩的妈妈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还要带他去钓鱼?(3分)
19、 第8段中画线的内容属于哪种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 结合男孩的成就,谈谈文中母亲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21、 请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3分)
三、写作
22.小作文修改:(6分)
绿之歌
①光阴荏苒,绿色 又向我走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于是又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了。
②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满着旺盛青春气息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③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阴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缥缈的遐想。
④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 ,秋天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间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每每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的丰收和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⑤然而, 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⑥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
⑦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请任选两个角度评价文章的亮点。
(2)文章存在明显的问题,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23.写作实践(50分)
常言道:播种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请你以“播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犀 躇 馈 冽2.C 3C 4B 5. ⑴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⑵“老爷爷,请问到天紫湖怎么走?还有多远啊?”(意对即可、6(1).独怆然而涕下,(2)欲上青天览明月。(3)劝君更尽一杯酒。7. (1)芳草萋萋,踏之何忍?(2)春分、雨水、惊蛰、立春、清明、谷雨(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红杏枝头春意闹(万紫千红总是春)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8、D 9、青白色 飞奔的马 凭借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10、略 1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给静态的山赋予一种动态之美,将山的高远等特征更全面、更形象地展现出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14、青年 时期
15、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红楼梦 曹雪芹 清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16、要有选择;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7、 年轻时,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却没有很好地读书;到了年纪大了,要想读书时,却已不是最佳的读书时候了。
(三)18、她带孩子去钓鱼,是因为禁钓的只是鲈鱼,而湖中别的鱼是不禁钓的。
19、环境描写,表明没有人知道他们钓到了鲈鱼,突出了母亲守法的自觉性和对儿子教育的严格。
20、细节决定成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等
21、从小见大;心里有眼等
22 (1)从语言修辞等角度谈
(2)文章6自然段缺少写春天的绿的内容,应加上对初春 绿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