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中央机构)的演变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中央机构)的演变
(草拟)
(执行)
(审核)
隋唐三省六部制
特点:三省既分工又合作,
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
朝
代
地方行政机构
秦朝
郡、县二级制
汉初
郡、县二级制
汉中后期
州、郡、县三级制
唐
道、州、县三级制
宋
路、州、县三级制
元
省、路、府、州、县
明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清
省、道、府、县
2、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秦朝:实行郡县制
(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元朝:实行行省制
①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
③宣政院辖区:
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
路、府、州、县
内容
元代的行省
蒙古:
东北:
云贵:
台湾:
岭北行省
辽阳行省
云南行省
澎湖巡检司
中央对行省的节制:
必须呈报中书省
需呈报枢密院
中央的诏旨
行省官员——觐见述职(省官互迁)
民政事务
军政要务
赋税征收
调动军队
4、行省设置的影响:
(1)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秦朝:
中央:
地方:
西汉:
中央:
地方: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御史大夫、
(州)刺史
御史台
明初至清末:
东汉到元朝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都察院
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一)
先秦:“世卿世禄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二)汉:“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武帝)
察举
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2、科举制:考试选官
(1)实质: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3)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2)积极性:
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追求公平公正。
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