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有教无类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的差别,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
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A
B
“无类”指什么?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选文2
因材施教
选文3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
因
材
施
教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意思】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选文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
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
旁通:相互贯通。
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触
类
旁
通
选文6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学思结合
选文7
学思结合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敢于质疑
选文8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选文9
【解释】: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切磋琢磨
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选文10
教学相长
绘事后素
原意是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绘画。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拓展延伸
【注释】
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
②丘:孔子名丘,这是孔子的自称。
③怡然:高兴的样子。
④几然:高大的样子。"几"同"颀":身长。
⑤王:读wàng,作动词。
⑥其:表语气。
⑦文王操:琴曲名,又叫《文王受命》。
孔子学鼓琴师襄①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②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③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眼如望羊,如王⑤四国,非文王其⑥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⑦也!"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志趣。”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志趣,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有何启发?
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当我们能抱持这样好学、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还有什么是学不会、学不懂的呢?
启发:不管学什么,都不能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