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 内能(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 内能(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9 14:54:04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
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
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学具准备
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1月9日11时24分,
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
在卫星发射、进入轨道后需要多次制动,
它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
讲授新课
(内能的定义)
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
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__________。
分子势能
抛到空中运动的球
具有什么样的
能量呢?
离开地面,
具有__________
在空中飞行
具有_______
讲授新课
(内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
动能
讲授新课
(内能的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
热运动的动能+分子势能=内能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
讲授新课
(内能的定义)
内能的单位
焦耳(J)
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
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
讲授新课
(内能的定义)
冰山不具有内能吗?
岩浆具有内能吗?
一切物体,
不论温度高低,
都具有内能。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
因为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




讲授新课
(物体内能的改变)


晒被子
烤火
下面的水、木柴的内能改变了吗?
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
讲授新课
(物体内能的改变)
定义: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
传递热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单位:焦耳(J)
讲授新课
(物体内能的改变)
为什么冬天人常搓手?
下滑时有什么感觉?
外界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讲授新课
(物体内能的改变)
实验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筒内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
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筒内空气做功,
使空气体积变____,温度升____,
这说明对物体_______,物体内能会______。






讲授新课
(物体内能的改变)
瓶内上方存在着无色透明的水蒸气,
当瓶塞跳出时瓶内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瓶内出现白雾,是瓶内水蒸气液化,
说明瓶塞跳出时,瓶内的温度_______,即空气的内能_______,
活塞被空气推动,说明空气对活塞做了功。
实验表明,空气膨胀对外_______,内能_______。








课堂小结
1.
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
热运动的动能+分子势能=内能
2.
内能的单位:__________
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__________。
3.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4.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__,
而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焦耳(J)
焦耳(J)
做功
热传递
课题练习
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
B.同一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增加
C.内能可以通过做功转变为机械能
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C
课题练习
关于热量,正确的说法是( )。
A.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
B.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D
课题练习
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
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
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
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减少内能,
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热传递(共14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学习难点
1.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
2.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扩散现象。
通过交流实例,分析得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学具准备
广口瓶、玻璃板、
二氧化氮气体

铁架台
、试管
、滴管
、蓝墨水
、香水、
相同烧杯
、冷水、
热水
、木块、
香皂

无针头注射器。
导入新课
春天,百花盛开,
蝴蝶受到花的吸引
飞到花上吸取花蜜。
花香是如何吸引蝴蝶的呢?
我们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
是因为有花香的“原子”
飘到我们鼻子里。
原子
讲授新课
(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
度量单位:
10-10
m
观察方式:
电子显微镜
讲授新课
(分子热运动)
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实验一
:气体扩散现象
讲授新课
(分子热运动)
实验二:液体扩散现象
上述现象属于液体的扩散现象
讲授新课
(分子热运动)






实验前
叠放时
5
年后
上述现象属于固体的扩散现象
实验三:固体扩散现象
讲授新课
(分子热运动)
实验四:影响快慢因素实验




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
两杯水中的红墨水扩散有何不同?
结论: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讲授新课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固体被_______时分子间距离变___。
作用力表现为______。
当固体被______时,分子间距离变___。
作用力表现为______。
铅块
紧密
结合
在一起
重物
拉不开
压缩

斥力
拉伸

引力
课堂小结
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_。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
3.分子间有间隙。
4.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5.分子间存在______和______,使得液体和固体不再压缩。
6.气体分子距离远,作用力微弱到可以被忽略。
所以气体具有流动性,
容易被压缩。
扩散
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课题练习
问题1:如图所示,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D
课题练习
问题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共17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学习难点
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认识比热容的概念,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这种属性,
以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学具准备
两只相同的烧杯、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水、食用油、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
搜集热岛效应、热污染的资料。
讲授新课
(比热容)
方法一
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温度升高多少?油温度升高多少?
水和油的吸热能力有什么不同?
讲授新课
(比热容)
方法二
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油吸收了多少热量?
水和油的吸热能力有什么不同?
讲授新课
(比热容)

食用油
质量m/kg
加热前的温度t1/℃
加热后的温度t2/℃
升高的温度(t2-
t1)/℃
加热时间t/min
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60
60
20
20
6
6
45
68
25
48
讲授新课
(比热容)
比热容(C)
比较条件:
温度升高相同且质量相同
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质量与升高的温度
X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
比热容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TIPS:
比热容与密度一样
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讲授新课
(比热容)
比热容


大部分固体的比热容
?
液体的比热容
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
讲授新课
(比热容)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特性解释?
夏天去海滨避暑
沙漠昼夜温度相差很大
讲授新课
(热量的计算)
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
吸收的热量是:
0.88×103J×2=1.76×103J
问题一:
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
J/(kg·℃),说出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讲授新课
(热量的计算)
问题二:
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kg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0.88×103J×2=1.76×103J
2kg铝块温度升高100℃-30℃=70℃时吸收的热量:
1.76×103J×70=1.23×105J
综合算式
铝块吸收的热量:
0.88×103
J/(kg·℃)×2kg×(100℃-30℃)
=1.23×105J
讲授新课
(热量的计算)
讲授新课
(热量的计算)
物体受热时吸收热量的公式: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
放=cm(t0-t
)
Q
吸=cm(t-t0)
课堂小结
1.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
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
温度乘积之比。
3.了解生活生产中水的比热容的应用较为广泛。
4.热量的计算。
课题练习
炎热的盛夏,人赤脚走在沙滩上时,感到烫脚,
而踩在水中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内能
C.密度
D.比热容
问题一:
D
课题练习
问题二: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
解:
Q
放=cm(t0-t
)
即:0.46×103
J/(kg·℃)×1.5×
kg×(800℃-20℃)
=
538.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