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经验交流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系统的了解蚕的一生是由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组成。
②、简单了解养蚕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运用图画、文字、图片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
②、能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进行评价,与同伴交换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②、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伴交流,意识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三、教学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养蚕活动的经验交流,对蚕的一生、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情感。在进行活动交流之前,学生已经对蚕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积累了第一手珍贵资料,并且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中,已经掌握了用日记等方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的方法,在第三课中学会了抽丝的方法,等待他们的就是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同伴们进行分享。在这节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同学面前。
四、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有关蚕或其他昆虫一生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养蚕观察记录。
五、准备阶段:课前提前通知学生开展本次活动,让学生整理好自己本组交流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少,不可能在课上直接整理自己的材料。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发现自己不足的方面,通过书本、网络、询问家长进一步完善。)
六、开展阶段:
(一)导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用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的养蚕记录和研究成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1)以提问方式来了解全班同学在养蚕过程中是否认真观察及养蚕知识的积累。
(2)以总结全班同学养失败教训为主线,让学生认识到在将来的养蚕或者其他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3)将蚕宝宝日记以手抄报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全班同学参观交流,互相评价。
(4)以一个本小组关心的养蚕课题为导入,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5)以ppt的形式展示本组的养蚕过程和研究的问题。
(三)变态发育的概念
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适时介入,提炼出蚕的一个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变化,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四)形成昆虫概念。探讨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1、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形成昆虫概念。(身体都分为头、胸、腹;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2、以短剧的形式展现昆虫和人类的关系。
在短剧中,你们看到了哪些昆虫,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昆虫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人类已知的昆虫
(?http:?/??/?baike.so.com?/?doc?/?2612558-2758588.html"
\t
"_blank?)有100余万种。昆虫有益虫和害虫之分,像我们的蚕宝宝,它对人类的贡献就非常大。ppt)
本课总结:难忘的养蚕活动结束了,大家都付出了相当的爱心,甚至有的同学还流了好多伤心的泪。但这些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了解了蚕的一生,知道它们的生命是十分短暂的,它们用这短暂的一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板书设计
养蚕经验交流会
卵——蚕——蛹——蚕蛾
(幼虫)????(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