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进行曲》
课型或模块
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律动、简单节奏的合奏为音乐伴奏和舞动彩带这些活动的参与让学生享受音乐,也更进一步理解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爱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探究如何利用打击乐为音乐的A部伴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律动动作不同的体验,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2.能哼唱和记忆A部分音乐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体验方式让学生享受音乐、理解音乐。2、能记住A部分音乐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探究出适合的打击乐器为音乐的A部伴奏。
教学内容分析
《进行曲》为G大调,4/4拍子,用曲式A
B
A
C
A
B
A写成。它是舞剧第一幕里,克拉拉的哥哥和几个淘气的男孩子上场时的伴奏音乐,带有浓郁的儿童特点。主部分两部分,开始由小号、圆号、单簧管演奏进行曲主题,这使人联想起孩子们吹起小喇叭,模仿士兵行进。后半段由小提琴演奏活泼的曲调,大提琴、低音提琴用拨奏,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追逐、顽皮的形象。
教学策略
1、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以音乐为主体,使用符号图形谱策略,帮助学生把复杂、抽象的音乐要素、曲式结构变得形象化、直观化。2、通过图形形状理解音乐要素、嗓音哼唱、舞动彩带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为A部音乐配上适合的打击乐器,让学生进一步表现音乐、享受音乐。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彩带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播放A部音乐,边观看玩具兵行进的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些玩具兵的形象。
多媒体、课件
采用听音乐、观看图片,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印象。
让学生在脑子里有一个音乐形象,为下面欣赏A部做好铺垫。
展开阶段
1、再次播放A部音乐,并用笔画出图形谱问一共有几种图形,分析为什么要用这些图形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引导学生用嗓音来表示这四种图形并随音乐表现出来听两段不同的音乐,教师用不同的动作舞动彩带,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在A部带学生手点图形谱表现,插部用舞动彩带表现。6、出示图和彩带的简单板书,分析曲式结构ABACABA。7、出示课题8、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剧情。
弹琴带学生有感情地哼唱音乐主题。9、讲解四种图形,出示四种打击乐器;请学生分小组探究如何选择打击乐器,老师做指导。10、请小组展示,师点评,并且统一敲奏乐器。11、讲解全班合奏分工的要求。
初听A部音乐,学生随老师的笔用手指划出图形思考老师的问题,回答思考用什么合适的嗓音来表示四种图形并随音乐表现出来学生模仿教师用不同动作舞动彩带,并把彩带的形状画到黑板上5、随着音乐,跟着老师手点图形谱和舞动彩带表现。学生思考舞动彩带、图形谱的顺序,并摆出曲式结构。7、了解乐曲名了解剧情,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表达。跟琴有感情地哼唱音乐主题。分小组探究四种打击乐器如何为音乐A部伴奏。10、个别小组做展示,个别同学评价。11、全体学生随着音乐,分工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和舞动彩带表现音乐。
多媒体、课件、彩带、曲式结构卡纸、钢琴、打击乐器
采用符号图形谱策略帮助学生把音乐要素形象化。采用启发式理解音乐要素。采用嗓音策略把图形转化为声音。采用彩带不同的形状,初步感受两个插部之间音乐形象的不同。5、采用律动的方式完整感知音乐。6、采用视觉化方式轻松理解曲式结构。7、采用理解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9、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讨论。采用个别学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11、采用全体合奏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的魅力。
让学生直接接触音乐本身,把音乐要素用视觉符号记录下来。在初步感知音乐形象后,分析音乐要素运用嗓音的开发辅助策略,让图形变成声音,同时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分别听清楚乐曲插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初听全曲,给学生初步的印象,并且用嗓音和舞动彩带的活动,为后面的曲式分析埋下伏笔。让学生把曲式结构的分析视觉化,更直观地理解,也增强印象。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剧情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哼唱主题更有表现力。通过奏乐中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理解音乐的各要素,从而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10、通过小组展示,让所有学生参与音乐活动。11、最后全体合奏让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可行的载体表现音乐。
结束阶段
老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堂总结。
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本堂课的回顾。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最后的总结回顾了本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