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
说课稿
授课教师:宋璐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完成本次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为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学科能力标准要求,本课时为理解范畴。本节内容与第一节《血液》和第二节《血管》共同组成了血液循环系统,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本节课与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故而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在此之前,学生已学完血液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动脉的搏动,但不了解动脉的搏动与心脏有关。
三、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教学内容在本节课的地位,以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并结合心脏的结构说出心脏的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心脏模型的解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心脏结构的学习并总结功能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心脏的结构”。
四、教法学法
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基本特点,我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和直观演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利用和分析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直观演示法,用模型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和学习心脏的结构,化抽象为具体。
五、导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说一下我的导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因此,本节课便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本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模板,设立“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
(一)导入
基于生物学观念的教学指出,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做到以一个真实的情境或案例,贯穿教学的某一内容或某一阶段。导入通过心脏的谜语,使学生在得出心脏这个答案的同时,直接进入心脏的学习。随后提问:通过谜语的描述,你认为心脏有哪些结构?由学生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Ⅰ设疑自探
通过问题:“心脏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模型进行自主学习。
Ⅱ合探解疑
这一过程我设置了两个环节,环节一为模型解读,由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组间分享,共同学习心脏的结构,同时请另一位同学在挂图上给各个结构贴上标签。环节二由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补充。这一过程设计的依据来自于生物学的核心素养要求。核心素养中指出,真正的学习,最终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生物学观念,生物学观念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提供确切的答案,而是要教会学生获取正确答案的方法。
III质疑共探
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我安排了拓展的环节,通过问题“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升至情感态度的层面,最终使学生形成“增强体育锻炼,保护心脏”的意识。
(三)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部分,我再次回归导入,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解释谜语中对心脏的描述。同时给学生留下疑问,为什么心脏会“时时刻刻咚咚跳”?
(四)课堂练习
最后根据本节课知识,设计课堂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