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新课标)
一、选择题
1.种群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某自然种群中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
2.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杂草形成了一个种群
.小麦田中高矮不一的小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生态农业使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
3.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植物体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图示中三种鸟类构成—条食物链
.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5.低碳生活越来越被认同。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O2
.参与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
.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6.在一块优质牧草地上发生了以下变化,下列关于其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弃耕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7.如图是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死亡率增加是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的限制
.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点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21世纪教育网
8.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 .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
.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经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9.2011年时代周刊报报道“物种减少威胁人类健康”。文中指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节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禁止一切对野生资源的利用活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在近两年大规模发生的美国白蛾虫害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引入适当的害虫天敌,进行生态防治
10.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农业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二、非选择题
11.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包括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通过 (填功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联系的纽带是 和 (填成分)。
(2)“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云雀飞翔所需的能量源泉是 (阳光/草)。21世纪教育网
(3)请找出“百草园”中体现生态系统信息交流的一个例子: 。
(4)如果“百草园”中有动植物死亡,其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是否会在园中堆积? 。请说明理由: 。
(5)若图中表示的是云雀在群落中的情况,那么,最可能代表的是 。
12.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
(3)若甲池塘附近的工厂和居民经常向池塘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池塘中的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①氮、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但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浮游植物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4)为增加乙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5)若在两池塘中引入一种外来物种,结果在原产地并没有造成危害的该物种却在两池塘中大肆繁殖,给养殖业造成危害。有人建议可以考虑引入该物种的天敌来克制它。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风险是 。
13.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图2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103 kJ/m2·a)。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_为分解者,理由是__________。
(2)图1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__________。
(3)图2中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4)计算可知,图2中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 ,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5)由于某种因素,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
14.如图1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图2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1中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主要为 。
(2)用图1中字母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下表表示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106J,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理由是: 。
同化总量(106 J) 储存能量(106 J) 呼吸消耗(106 J)
900 200 700
100 15 85
15 2 13
180 60 120
(4)分析图2中生产者是 ,分解者是 ,碳以CO2形式流动发生在 和 之间。
(5)若图2中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1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的营养级有 个,既具有捕食又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
(2)请你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研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对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 法。
(4)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5)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 。
(6)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专题七)
1、选。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量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种群数量通常呈指数增长。若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大多数种群的指数增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由于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等,种群的增长量趋势必定降低。
2、选。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杂草不是一个物种,因此不能形成一个种群;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涉及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生态系统的统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生态农业使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但能量是不循环的。
3、选。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农业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改变其能量的传递率。
4、选。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三种鸟类不能构成—条食物链;同种鸟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但不同种的鸟则不一定;植食性鸟类与主要食虫的鸟类能量同化效率相当;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意味着其所需能量来源越多,其营养级可能越高。
5、选。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为有机物;参与③CO2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随③过程增强,可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21世纪教育网
6、选。通过管理提高某一种牧草的产量,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的增多,甚至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和种类的增多,导致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7、选。由于死亡率增长大于出生率的增长,因此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不会呈“J”型,在点时应呈“S”型,点以后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K/2时,大约在点。
8、选。本营养级同化吸收的能量等于生物利用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合成自身物质的部分。
9、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护野生动植物,就要合理利用,而不是禁止一切利用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果森林大规模发生虫害,是因为生态系统抵抗力较低,则可以引入适当种类和数量的害虫天敌,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0、选。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增加了物种的丰富度,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农业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在同种生物间进行,也可在不同物种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而且其传递通常是双向的;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联系的纽带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云雀飞翔所需的能量源泉是阳光。
(3)信息交流可以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和环境之间,例如,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等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21世纪教育网
(4)如果“百草园”中有动植物死亡,细菌等分解者具有分解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的作用,因此其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不会在园中堆积。
(5)若图中表示的是一种云雀在群落中的情况,由于、之间是典型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因此最可能代表的是被云雀捕食的一个种群。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生产者 分解者
(2)阳光
(3)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弹琴等(答出一个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否 细菌等分解者具有分解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的作用
(5)被云雀捕食的一个种群
12、【解析】(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绿藻和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2)由题意知,鲫鱼种群增加的200kJ能量,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200×1/4÷10%=500kJ和200×1/2÷20%=500kJ。
(3)①池塘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过高,使浮游植物因吸收大量的N、P而生长旺盛,过度繁殖,浮游动物也迅速增加,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污染水体。②由于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作为第一营养级的自养型生物即生产者,因此浮游植物作为生产者写在第一个空中,而浮游植物可以作为一些小型的浮游动物的食物,小型的浮游动物又作为鱼类的食物,因此这个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人。
(4)当水面长满了浮萍后,由于浮萍遮住了光线,导致水草、绿藻由于缺少光照而死亡,由于绿藻是轮虫的食物,绿藻大量死亡,导致轮虫由于缺少食物而死亡。
(5)引入外来物种时要特别关注外来物种由于生存能力强或繁殖速度快等原因而造成新的生态危机(或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1)5 绿藻和水草
(2)500 500
(3)①池塘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过高,会使浮游植物因吸收大量的N、P而生长旺盛,过度繁殖,浮游动物也迅速增加,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污染水体 ②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光线 绿藻(或食物)
(5)如果这种天敌不是专一性地以该物种为食,并且生存能力强或繁殖速度快,就极可能造成新的生态危机(或外来物种入侵)(答案合理即可)
13、【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1中①所示,由于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图中的E,因此其为分解者。
(2)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此图1中箭头⑦是不应存在的。
(3)图2中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
(4) 通过图2中数值计算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0.05+0.25+2.1+5.1)-[14+2-(4+9+0.5)]=5×103kJ/m2·a,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4+2-(4+9+0.5)]/(14+2) ×100%=15.6%。
(5)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答案:(1)① E 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
(2)⑦
(3)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4) 5×103kJ/m2·a 15.6%
(5)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14、【解析】(1)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因此图1中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主要为绿色植物。
(2)由于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因此图1中应该为分解者,则图1中的食物链应是→→。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0×106J,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900×100%= 11% 。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小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能量之和,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4)据图2可以判断:代表大气中的CO2库,、、F为消费者,为分解者,E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者把无机环境中的CO2固定下来,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将CO2返回无机环境中;在生物群落中,通过食物链采取捕食的形式实现有机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
(5)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10 000×20%×20%×20%=80(kg)。
答案:(1) 生产者 绿色植物
(2)→→
(3)900 11% 减少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小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能量之和。
(4)E E
(5)80
15、【解析】(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既具有捕食又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青蛙和蜘蛛。
(2)农作物 鼠 蛇这一食物链最短,是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21世纪教育网
(3)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4)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农作物。
(5)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应该充分利用秸秆,如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把牲畜粪便送入沼气池发酵,以沼气作燃料,以沼渣作饲料,以沼液作肥料。
(6)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因此容易遭到破坏。
答案:(1)5 3 青蛙和蜘蛛
(2)农作物 鼠 蛇
(3)标志重捕
(4)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5)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把牲畜粪便送入沼气池发酵,以沼气作燃料,以沼渣作饮料,以沼液作肥料(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6)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轮虫
鲫鱼
绿藻
水草
螺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