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小学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小学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8 21: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体会成语的特点(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并学会运用成语。
3.学会朗读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从古诗中感受作者对农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你发现三年级的语文园地和一、二年级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自由发言。
师相机总结:三年级注重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
二、交流平台。
1.出示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师:我们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我们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记在我们的笔记本上。
你读过哪些优美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学生交流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师引导学生既可以说课本中的语句,也可以说课外书中的语句。)
3.师总结:同学们积累的优美语句可真多呀!希望大家不但会积累,还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运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三、词句段运用。
1.(1)教师引导学生:读成语,说说下面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学生自主读成语,并与同桌讨论交流成语特点。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释意(也可以通过做动作的方式释意)。
运用成语。谁能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说一个句子?
拓展积累其他类似成语。
2.(1)出示句子: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让学生读一读,并指导学生读的技巧:“真的”重读,读出作者的肯定。注意断句,读好停顿。
(2)出示句子: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指导学生读的技巧:“一点儿”重读,表示程度。
(3)出示句子: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指导学生读的技巧:“不懂就要问”“值得”重读,读出孙中山的坚定。
(4)全班一起读一读。注意:不同的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3.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1)引导学生掌握取好名字的方法:
a.能体现活动的特点,如“巧手剪纸组”写出了兴趣小组的特点。
b.加入有个性的词语,如“篮球侠”加入武侠元素,更能让学生热血沸腾,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2)小组讨论交流,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要求:a.要符合小组特点。b.要有吸引力。
(3)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4)评一评谁起的名字好。建议课下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地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的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师示范读全诗。
二、讲解诗意。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本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震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坐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