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实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 )
A.
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C.
司机开车时应系安全带
D.
汽车在转弯时应减速慢行
2.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
A.
立即停下来
B.
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改变运动方向
3.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
物体受到外力越大时,它的惯性就越大
D.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4.如图所示,冰壶比赛时由于运动员既要滑行,又要在刷冰时用力蹬地,滑行脚和蹬地脚需要分别穿上塑料底和橡胶鞋,则塑料底和橡胶底的作用是( )
A.
塑料底是为了减小摩擦,橡胶底是为了增大摩擦
B.
塑料底是为了增大摩擦,橡胶底是为了减小摩擦
C.
塑料底和橡胶底都为了增大摩擦
D.
塑料底和橡胶底都为了减小摩擦
5.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
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③
6.一辆汽车正在公路上行驶,有关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静止时不具有惯性
B.
正在运动的汽车不具有惯性
C.
各种状态下的汽车都有惯性
D.
汽车刹车时才具有惯性
7.下列用于防止因惯性造成事故的交通规则是( )
A.
车辆靠右行驶
B.
桥梁设有限重标示牌
C.
红灯停,绿灯行
D.
严禁超速超载
8.用大小为20
N的水平力F将一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若木块重为8
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12
N
B.
20
N
C.
8
N
D.
28
N
9.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物理学史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之一是( )
A.
伽利略斜面实验
B.
托里拆利实验
C.
马德堡半球实验
D.
平面镜成像实验
10.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使玻璃杯不掉下的力是( )
A.
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
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
C.
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D.
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
11.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
机动车辆不能超载
B.
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
车辆要右侧通行
D.
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1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
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
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具有________的缘故;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填“没有”或“仍具有”)惯性.
15.质量为5
kg的物体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5
N,则它受到合力大小是________
N,合力的方向是________(g=10
N/kg)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6.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
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________拉力就可以得到________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乙实验中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此时砝码受力的示意图.
(3)由_______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燥程度有关.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7.一列重1.47×107N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如果这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火车的牵引力多大?
18.某同学在体育课上用大小为80
N的力竖直向上拿起一个质量为5
kg的实心铅球,求:
(1)该铅球的重力;
(2)该学生在拿起铅球的过程中,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19.重为8×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
五、作图题(共1小题)
20.如图所示,A处于静止状态,B在拉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画出A物体受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N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是防止刹车时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提高跳远成绩,故B符合题意;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司机由于具有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赛车在转弯时减速慢行,是防止赛车的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受力大小等因素都没有关系,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故选D.
4.【答案】A
【解析】相同条件下,橡胶比塑料粗糙,塑料底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橡胶底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选A.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因此各种状态下的汽车都有惯性.故选C.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保持静止,故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即向下的重力应与向上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即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G=8
N.
故选C.
9.【答案】A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经大量经验事实,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关于大气压强的,平面镜成像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故选A.
10.【答案】B
【解析】如图,将竹筷插入玻璃杯的米中,米中倒入少量的水,等候一段时间,米膨胀,米和玻璃杯之间产生压力,产生了摩擦力,玻璃杯静止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玻璃杯没有掉下来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车辆要右侧通行是为了保持良好的通行秩序,与惯性无关,故C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A项,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是利用惯性的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拍打衣服时,灰尘由于惯性作用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脱离衣服,是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C项,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符合题意;D项,锤头松动时,撞击锤柄是为了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从而使锤头套紧,不符合题意.
13.【答案】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4.【答案】惯性 仍具有
【解析】
15.【答案】45 竖直向下
【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G=mg=5
kg×10
N/kg=50
N,方向竖直向下;
阻力f=5
N,当物体竖直下落时,重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则合力F合=G-f=50
N-5
N=45
N,合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
16.【答案】(1)水平;
木块与长木板;
(2)
;
(3)乙丙
【解析】(1)只有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水平拉力大小(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木块与长木板摩擦力的大小;
(2)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木块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砝码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因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与木块施加的支持力作用为平衡力,如下所示;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燥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比较测力计示数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故由乙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燥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水平;
木块与长木板;(2)如上图;
(3)乙丙.
17.【答案】火车的牵引力是2.94×105N.
【解析】要解决此题,首先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搞清火车所受牵引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F牵=f=0.02×1.47×107N=2.94×105N
18.【答案】(1)该铅球的重力是49
N.
(2)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31
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1)铅球受到的重力G=mg=5
kg×9.8
N/kg=49
N.
(2)铅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49
N,竖直向上的力F=80
N,铅球受到的合力:
F合=F-G=80
N-49
N=31
N,合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竖直向上.
答:(1)该铅球的重力是49
N.
(2)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31
N,方向竖直向上.
19.【答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Ff=0.02G=0.02×8×104N=1.6×103N
因为卡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牵=Ff=1.6×103N.
答: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6×103N.
【解析】因为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所以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先求出卡车受到的阻力,再由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牵引力.
20.【答案】
【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受向左的绳子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才会保持静止;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过A物体的重心,分别沿支持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N和f表示,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