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相 二 中 导 学 案
科目 化学 课题 ②7.1溶解现象(第2课时)
时间 2011.1 主备教师 评价等级
学生姓名 年级 九年级 班别 小组
【目标】
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2.体验溶液导电性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3.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导课】
大家在学习燃料的燃烧时,知道了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那么,溶解过程有没有吸热现象会放热现象呢?
【复习】
1、由_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到___________物质中所形成的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叫溶液。溶液的特征是 、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质。
3、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_。
【预习】课本199-201页
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演示实验7-5、7-6
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
六.溶液导电性
如果溶液中有可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该溶液便能导电。
电流是 而形成的。氯化钠的晶体里存在带 电的 和带 电的 ,氯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氯化钠解离,产生了能 的 和 ;
蔗糖溶于水后,在水溶液里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的,不生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蔗糖溶液不导电。
【展示】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溶液的导电性
【反馈】
1.对溶液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碘酒中溶剂是酒精
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固体作溶质 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5.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蔗糖溶液 B.食盐溶液 C.酒精溶液 D.硝酸钾晶体
6.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
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7.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8.做水的电解实验,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A.提高水的温度 B.增加氢的含量 C.增加氧的含量 D.增加导电性
9.水与氯化钠溶液比较,相同的是( )
A.状态 B.导电性 C.沸点 D.物质的组成
10.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碘酒_______、 。 (2)稀硫酸__ ____、
(3)酒精溶液_______、 (4)糖水__ ____、
1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 ,(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3)食盐水 ,(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 。
12.为什么用湿手触摸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