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相 二 中 导 学 案
科目 化学 课题 ⑥7.4晶体的生长
时间 主备教师 评价等级
学生姓名 年级 九年级 班别 小组
【目标】
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 2.了解结晶现象。
4.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导课】
向学生展示一些单晶冰糖,观察它们的形状。
【复习】
1.对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mL,下列操作后溶液饱的是
① 取出10mL后 ② 加热至80℃ ③ 冷却至10℃
④ 恒温下加水 ⑤ 恒温下蒸发水 ⑥ 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
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为32g,40℃为64g。现有100g水与32gKNO3组成的20℃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是,需加入 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
【预习】课本215-217页
一、晶体与结晶
1、晶体通常都有 ,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
2、结晶法的应用:(1)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如 ),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2)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如 ),一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
二、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 和 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 。
2.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 ;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
1、晶体与结晶;2、结晶的方法;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4、过滤操作的要点。
【反馈】
常用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在用结晶法提纯固体物质的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解时使用该仪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过滤时使用该仪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蒸发时使用该仪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除去食盐中少量泥沙的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蒸发溶剂 D.重结晶
4、下图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的物质是( )
5、20℃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g和bg,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6、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7、根据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0℃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
A物质中混有少量C物质,可用结晶法分离
将5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
都会有晶体析出
8.一定温度下,析出了固体溶质后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9. 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 )
A.KNO3 B.NaCl C.Ca(OH)2 D.NH4Cl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请把操作方法的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A.加适量的水后,加热溶解、冷却、过滤 B.加水溶解,过滤
E.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F.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1)碳酸钙中含有少量硝酸钾________(2)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_________
(3)白糖中含有少量泥沙________ (4)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_________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