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土壤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认识土壤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9 09: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怎样去保护土壤,树立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研究。
教学准备
烧杯、水、铁片、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放大镜、石棉网、土壤、纸巾、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画美吗?这些植物在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美丽与神奇。你知道这些植物的下面是什么吗?是啊,土壤是万物生长的基础。那么土壤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认识土壤
二、学习新课
(一)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预设:水、空气、杂质、化肥、草等等。
(二)设计实验方案
1、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
2、小组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三)实验探究
1、提问: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小组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填写实验报告单。
3、汇报: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4、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5、师作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烧土壤实验,学生观察并总结。
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
师: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了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板书: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三、拓展延伸
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教师讲解塑料袋、废电池对土壤的危害。
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
讲解保护土壤小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土壤
  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我们要保护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