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21 08: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温度的高低可以只凭感觉判断
C.0℃的冰比0℃的水冷
D.正常人的体温为35℃
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eq
\o(\s\up7(),\s\do5(A.春天冰雪消融))
eq
\o(\s\up7(),\s\do5(B.夏天薄雾缥缈))
eq
\o(\s\up7(),\s\do5(C.秋天霜打枝头))
eq
\o(\s\up7(),\s\do5(D.冬天冰雕渐小))
4.哈尔滨是一座季节特征分明的城市,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6.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结冰也不易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8.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由新鲜蔬菜除去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取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持其新鲜的味道。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
)
A.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去水分
B.将蔬菜放在热铁锅上烘烤除去水分
C.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入低压环境中升华除去水分
D.将蔬菜冷冻后除去冰块即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图乙可表示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如图丙,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如图丁,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10.冬天的晚上,小柯躲被窝看手机前,常将手机放在手心里捂一捂,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怕手机冰到身体
B.使手机升温,防止被窝中的空气遇到手机屏液化
C.使手机升温,防止被窝中的水蒸气遇到手机屏凝固
D.使手机升温,防止被窝中的水蒸气遇到手机屏液化
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2.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的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安全阀,粥也在沸腾
B.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液面上的气压减小,所以重新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安全阀,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13.“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烧着的木柴,运用物理学知识对此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只能暂时止沸
B.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图2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
15.雾是水蒸气遇冷在空气中发生_______而形成的,近期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不少地区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阴霾天气并入雾现象,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北京有位的士司机在“雾霾”中感叹:“借我一双慧眼吧!”说明“霾”并入“雾”出现,严重时造成视程障碍,导致能见度恶化,由此,我们猜到“霾”属于________(填“固”“液”或“气”)体的可能性大。
16.如图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分钟。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________。
17.(广东中考)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_____减小而降低。
18.如图所示的是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装入瓶中的。在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________时要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eq
\o(\s\up7(),\s\do5((第18题图)))
    
eq
\o(\s\up7(),\s\do5((第19题图)))
    
eq
\o(\s\up7(),\s\do5((第20题图)))
19.如图是现在市场上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和阿房宫的空心铜柱子里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________时要________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盒子和铜柱内的温度均为_______℃。
20.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三、简答题(13分)
21.如图所示,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
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的条件下贮存。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贮存少量茶叶的方法:将茶叶包装好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两年之多。
(1)请解释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8分+10分+8分=26分)
2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分钟。
2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知,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2)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条)
(3)小明用图戊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温度的高低可以只凭感觉判断
C.0℃的冰比0℃的水冷
D.正常人的体温为35℃
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C
)
eq
\o(\s\up7(),\s\do5(A.春天冰雪消融))
eq
\o(\s\up7(),\s\do5(B.夏天薄雾缥缈))
eq
\o(\s\up7(),\s\do5(C.秋天霜打枝头))
eq
\o(\s\up7(),\s\do5(D.冬天冰雕渐小))
4.哈尔滨是一座季节特征分明的城市,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5.(武汉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6.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D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结冰也不易沸腾,这是因为(
D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8.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由新鲜蔬菜除去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取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持其新鲜的味道。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
C
)
A.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去水分
B.将蔬菜放在热铁锅上烘烤除去水分
C.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入低压环境中升华除去水分
D.将蔬菜冷冻后除去冰块即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甲所示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图乙可表示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如图丙,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如图丁,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10.冬天的晚上,小柯躲被窝看手机前,常将手机放在手心里捂一捂,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怕手机冰到身体
B.使手机升温,防止被窝中的空气遇到手机屏液化
C.使手机升温,防止被窝中的水蒸气遇到手机屏凝固
D.使手机升温,防止被窝中的水蒸气遇到手机屏液化
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D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2.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的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安全阀,粥也在沸腾
B.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液面上的气压减小,所以重新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安全阀,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13.“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烧着的木柴,运用物理学知识对此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都只能暂时止沸
B.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4.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规律制成的,如图1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28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17__℃;图2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38.5__℃。
15.雾是水蒸气遇冷在空气中发生__液化__而形成的,近期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不少地区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阴霾天气并入雾现象,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北京有位的士司机在“雾霾”中感叹:“借我一双慧眼吧!”说明“霾”并入“雾”出现,严重时造成视程障碍,导致能见度恶化,由此,我们猜到“霾”属于__固__(填“固”“液”或“气”)体的可能性大。
16.如图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48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1__分钟。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__增加海波的质量__。
17.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水蒸气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大气压强__减小而降低。
18.如图所示的是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__压缩体积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装入瓶中的。在使用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发生__汽化__时要__吸热__(填“放热”或“吸热”)。
eq
\o(\s\up7(),\s\do5((第18题图)))
    
eq
\o(\s\up7(),\s\do5((第19题图)))
    
eq
\o(\s\up7(),\s\do5((第20题图)))
19.如图是现在市场上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和阿房宫的空心铜柱子里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__熔化__时要__吸__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盒子和铜柱内的温度均为__0__℃。
20.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空气中水蒸气__经过__凝华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会放热__(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内侧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三、简答题(13分)
21.如图所示,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
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的条件下贮存。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贮存少量茶叶的方法:将茶叶包装好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两年之多。
(1)请解释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
答:(1)瓶子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温差大,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许多小水珠附在瓶子上。
(2)不能马上打开包装。因为茶叶温度比室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茶叶受潮变质。
四、实验探究题(8分+10分+8分=26分)
2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慢__(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秒表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B_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15__分钟。
2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表面积大小__有关。
(2)通过__AC__两图的对比可知,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表面积__(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快__。
2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固液共存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2)小明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__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衡__。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__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__。(请写出一条)
(3)小明用图戊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液面上方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