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8 23: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
航天展厅
农业、医疗
展厅
文化艺
术展厅
军事展厅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原子弹
氢弹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想一想: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
世界上唯一遭原子弹打击的国家
是哪国?
美国
日本
作为美国军事观察团的成员,我在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三周登上了一列开往广岛的火车,这一刻成了我一生当中最可怕的时刻。尽管我经历过可怕的战争,可对我即将看到的一切仍然没有思想准备。这里空空如也:没有鸟、没有人、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生命、水泥墙壁上留下来的一个个人体轮廓,就像照片底片被烙在了墙上一样。广岛就像一股烟儿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
核辐射病变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合作探究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恶劣的环境
简陋的工具
自主的研制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拥有了核武器,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使用核武器?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
1966年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他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
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
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王淦昌
邓稼先
赵九章
姚桐斌
钱骥
钱三强
郭永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航天科技
农业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农业、医疗
展厅
文化艺
术展厅
军事展厅
航天展厅
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想一想:“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有何意义?
鼓舞人民志气,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我国国防实力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载人航天:中国人的太空漫步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首次搭载航天员飞行并返回
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员首次实现空间出舱活动
“萤火一号”火星探测示意图
“嫦娥工程”、“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嫦娥一号”探月示意图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航天科技
农业
科技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
1999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
航天展厅
军事展厅
文化艺
术展厅
农业、医疗
展厅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
一是靠邓小平,
二是靠袁隆平。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2001年,获得江泽民主席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英国农学奖
、美国拯救饥饿奖、
日本国际水稻奖、联合国科学奖、
联合国粮食安全荣誉奖……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青蒿素
人物: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使命是什么?实验什么时候成功?
实验的成果是什么?
治疗疟疾
20世纪70年代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
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能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人民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国家的重视
合作探究
航天展厅
军事展厅
农业、医疗
展厅
文化艺
术展厅
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代表作: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老舍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优秀长篇小说
罗广斌、杨益言合著,描写山城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歌颂地下工作者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的小说。
话剧
老舍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丝路花雨》
1.政策:文化专制主义
《早春二月》海报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63年摄制
谢铁骊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
《舞台姐妹》海报
天马电影制片厂 1965年上映
导演 谢晋
“文革”时期被污蔑为“大毒草”
2.作品(后果):百花凋零
“八亿人民八年看了八个样板戏”
  样板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1966年,“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宣布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八部文艺作品为“革命样板戏”。
文艺事业的灾难
(1966—1976)
《红灯记》剧照
《沙家浜》剧照
《智取威虎山》剧照
《奇袭白虎团》剧照
《海港》剧照
《红色娘子军》剧照
《白毛女》剧照
《龙江颂》剧照
莫言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航天科技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
1999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州五号
2003年
农业
科技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
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