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提升检测卷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鯈鱼(tiáo)
濠梁(háo)
鲲(kūn)
选贤举能
B、佳肴(yáo)
骈死(pián)
槽枥(lì)
教学相长
C、食马者(sì)
外见(xiàn)
执策(chè)
讲信修睦
D、挂罥(juān)
塘坳(ào)
翩翩(piān)
两鬓苍苍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课上我们常常忍俊不禁,想笑又不敢笑,原因是李老师讲课实在是太幽默了,但
他的表情又很严肃。
B、刘虹喜欢温文尔雅,她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美好的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便感
觉自身高贵了起来。
C、酒后驾车很容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国家专门制定法律予以严惩,但仍有人我
行我素,顶风作案。
D、“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如果不是妙手偶得,便
是生活磨砺的总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夏日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B、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仰望江南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
C、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王茂华老师毅然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跳入火海。
D、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北冥有鱼》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虽有嘉肴》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先谈到了教困促学,进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C、《马说》一文中,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等句写出了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行为。
(2)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1)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 ”。?
(4)《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三)按要求答题(共8分)
7.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4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
。
8.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5分)
(一)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恩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洲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象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变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灶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酬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霹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萋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粘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象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对,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予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nf‘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鹚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9.第四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1﹣5段,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鸟类的筑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中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人认为最后一点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应该放在第一点进行重点强调,你是否同意,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等你回家
丁立梅
(1)陪一个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兴兴的。做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狠狠地说,真不想来啊。
(2)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静静地,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也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真的到了?一看表,快上午十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十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他看到父亲,嘴角稍稍牵了牵,像嘲讽。
(5)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是读懂她爱的密码的,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6)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7)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8)他问我,你有纸笔吗?
(9)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0)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六个字是:
。
1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1)段中写道“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兴兴的”,可为什么“做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颗衰败的草”,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三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文章内容,阅读第(9)段划线的句子,分析一下儿子流泪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联系题目,结合文章内容,猜测文章结尾父亲在纸上留下的是哪六个字,并分析父亲的言外之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松林跟前,他在岔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A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
不知道是B个有心人,用松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C墓装饰了起来,给这
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D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18.依次填入A、B、C、D处的正确的一组字是(
)(3分)
A.分
那
堆
棵
B.隔
哪
堆
圈
C.隔
哪
列
圈
D.隔
那
排
行
19.这段文字属于哪种描写?这段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4分)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志怪者也
志:记载。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向上。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至。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也,岂惟火哉?”(选自《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留以为梁( )
(2)乃尽湿之( )
24.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25.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6.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7.请对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四、作文(共60分)
26.请以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提升检测卷(解析版)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鯈鱼(tiáo)
濠梁(háo)
鲲(kūn)
选贤举能
B、佳肴(yáo)
骈死(pián)
槽枥(lì)
教学相长
C、食马者(sì)
外见(xiàn)
执策(chè)
讲信修睦
D、挂罥(juān)
塘坳(ào)
翩翩(piān)
两鬓苍苍
【答案】B
【解析】A应为“选贤与能”;C应为“cè”;D应为“juàn”。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课上我们常常忍俊不禁,想笑又不敢笑,原因是李老师讲课实在是太幽默了,但
他的表情又很严肃。
B、刘虹喜欢温文尔雅,她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美好的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便感
觉自身高贵了起来。
C、酒后驾车很容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国家专门制定法律予以严惩,但仍有人我
行我素,顶风作案。
D、“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如果不是妙手偶得,便
是生活磨砺的总结。
【答案】A
【解析】“忍俊不禁”本身就有笑的意思,与后面的“不敢笑”矛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夏日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B、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仰望江南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
C、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王茂华老师毅然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跳入火海。
D、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答案】A
【解析】B用词不当,“仰望”改为“俯视”,C语序不当,应该为“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毅然跳入火海。D用词不当,“芸芸众生”一般指众多的平常人,与主语“我”矛盾。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答案】A
【解析】通读各句,明确各句是围绕“读书的好处”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从“因为”“凡是”“这”等词语,可以判断该语段是按照句意之间的逻辑排列的。然后,认真研读①~⑤句的内容,找出中心句或概括性句子。第③句概括地写出了读书的好处,因此可以确定是首句,第⑤句的“因为”一词,与第③句中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衔接紧密。第①句的内容是对第⑤句中“知识的结晶”“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的阐述,第④句的“这宫殿”又与第①句句尾“一座辉煌的宫殿”紧密衔接。故为③⑤①④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北冥有鱼》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虽有嘉肴》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时,先谈到了教困促学,进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C、《马说》一文中,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等句写出了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行为。
【答案】B
【解析】作者在讲述教与学的关系的时候,说明了“教学相长”,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3)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1)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 ”。?
(4)《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策之不以其道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4)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5)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按要求答题(共8分)
7.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4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
。
【答案】(示例)清明扫坟墓拜祖先
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人
中秋吃月饼赏明月
祝福家人平安团圆幸福(每句2分,共4分)
【解析】考查文化习俗及语言表达能力。前半句应点明节日及主要活动,后半句说明该节日的意义。
8.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示例三: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能丢失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解析】开放性题,回答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语句通顺,用词恰当即可。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5分)
(一)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恩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洲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象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变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灶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酬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霹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萋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粘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象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对,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予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nf‘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鹚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9.第四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艰难。
举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状和特点,说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高明的筑巢技术,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方法,作用,答对一个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知,这一段中有具体的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状和特点,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高明的筑巢技术;还有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艰难。
10.阅读文章1﹣5段,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或自己的羽毛等做成,能适应环境。
②鸟巢不仅坚硬结实而且奇特多样、精美灵巧。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可得奇特多样,精美灵巧;根据“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可得就地取材,能适应环境。
1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鸟类的筑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鸟类筑巢产生的历史;鸟类筑巢的取材;鸟类筑巢的技术;鸟类筑巢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文第1-2段介绍了鸟巢产生的历史;第3-5段介绍了鸟巢的取材和筑巢的技术.第6-9段介绍鸟类筑巢的原因.
12.文章中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人认为最后一点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应该放在第一点进行重点强调,你是否同意,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文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不同意。因为虽然是普遍认知,但却不排除其他可能性,而前两点具有权威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本文中鸟类筑巢的三个原因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虽然第三个原因有普遍认知,但不排除其他的可能性,而前两点比较权威,所以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二)等你回家
丁立梅
(1)陪一个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兴兴的。做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狠狠地说,真不想来啊。
(2)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静静地,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也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真的到了?一看表,快上午十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十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他看到父亲,嘴角稍稍牵了牵,像嘲讽。
(5)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是读懂她爱的密码的,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6)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7)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8)他问我,你有纸笔吗?
(9)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0)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六个字是:
。
1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主要叙述了“我”陪一个父亲去戒毒所探视并感化他儿子的故事。
【解析】考查句段内容的概括,要求按“谁+做+什么”来概括。
14.文章第(1)段中写道“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兴兴的”,可为什么“做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颗衰败的草”,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父亲的心低落得如一颗衰败的草”运用比喻手法,形象传神地突出了父亲深深的哀愁。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及句子赏析。常规题目,只是要结合好文本内容。
15.第三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内容上写出了父亲“恨铁不成钢”的酸楚,突出了“我”对父子见面情景担忧;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解析】
可从内容和结构上思考:内容上,由前面的描写到本段的抒情议论,引出了文章主题;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旧土的新的认识的内容。
16.联系文章内容,阅读第(9)段划线的句子,分析一下儿子流泪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儿子被父亲的宽容,人间亲情与爱所感化,因感动而流泪。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及句子赏析。常规题目,只是要结合好文本内容来回答。
17.联系题目,结合文章内容,猜测文章结尾父亲在纸上留下的是哪六个字,并分析父亲的言外之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儿子(孩子),等你回家;或我们等你回家。言外之意是错误已经犯下了,儿子,我们不会丢下你,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在里面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们会等你回家的。
【解析】开放性题,根据全文内容,扣住主题来回答。
(三)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松林跟前,他在岔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A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
不知道是B个有心人,用松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C墓装饰了起来,给这
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D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18.依次填入A、B、C、D处的正确的一组字是(
)(3分)
A.分
那
堆
棵
B.隔
哪
堆
圈
C.隔
哪
列
圈
D.隔
那
排
行
【答案】C
【解析】考查选词填空,阅读时根据内容选择最准确的词填空。
19.这段文字属于哪种描写?这段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环境;文章开头渲染了阴森、冷清、肃杀的气氛,这是敌人严重破坏留下的创伤和痕迹。和下文写的革命胜利、大地春回相对照,显示了烈士牺牲的意义,突出了中心。
【解析】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根据“描写方法+作用+感情”来回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志怪者也
志:记载。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向上。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至。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极:尽头。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答案】(1)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了。(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2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说明了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解析】考查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根据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和物来总结出寓言的道理来。
(二)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也,岂惟火哉?”(选自《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留以为梁( )
(2)乃尽湿之( )
【答案】(1)作为、做成 (2)全、都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24.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答案】C
【解析】要注意“病”的翻译,“嫌弃”;“木一也”是判断句,翻译为“木料是同一根”。
25.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
【答案】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解析】从“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可以得出事物都各有它合适的用途。从“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也,岂惟火哉”可以得出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6.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写下面内容做铺垫。
【解析】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可用“描写方法+作用+感情”来回答。
27.请对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及句子赏析。常规题目,只是要结合可用“修辞+作用+感情”来回答。
四、作文(共60分)
26.请以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不少于600字。
【例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啊,又是一个大雾天!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厚、那样秀,也没有黄山的雾那样奇丽邈远、变幻莫测,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家乡的雾。
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有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像瑞雪一样白吗?它没有。它白中带灰,白里泛青,比雪美多了。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是打扮得更秀美了吗?这样的白雾只配乡村拥有,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我真想拥它入怀,把它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它。
家乡的雾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股油烟味。它很可爱,行人相隔几步时,只能闻声,而不能见人。吸入一丝雾气,清凉清凉的。我背着书包上学,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这个多情的女子啊,你是在渲染你的热情吗?望望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或许有人会感到憋闷,看不到连绵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苍翠茂盛的竹林,可我不在乎。
浓雾变幻着,一会儿化作了凉风,一会儿变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发梢上,沾到我的睫毛上。我轻轻合上眼,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经雾水的洗礼,我似乎明眸含“泪”了。
家乡的雾柔得真美。它柔如白云,剪不断,扯不断。它轻轻附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
太阳渐渐升起,雾渐渐地变淡了。一轮红日高悬在半空中,高山、峰峦、树木渐渐露出了轮廓,经雾水洗涤的山川大地,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连那枯木也似乎有了生命。
家乡的雾亲切、热情,我爱家乡的雾!
点评本文有两个亮点:一是结构清晰,文章写了雾白、雾浓、雾变、雾柔的独特魅力,最后用“我爱家乡的雾”作结,显得精干利落;二是语言精练,整齐上口的短句的使用,让本文更适宜朗诵。一遍遍地吟诵着这些文字,觉得自己也成了有灵魂的雾了。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熟悉”与“风景”,扣题行文。“熟悉”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生活细节,抒发真情实感,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故弄玄虚,不知所云。“风景”二字内涵丰富,虚实皆可。可以是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也可借自然风景来立意、抒情、构思。选材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也可以是一杯牛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只要留心生活,注意刻画细节,就能写出好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