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属于知识扩展和应用范畴,它贴近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出STS的教学理念;此外,本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分析】
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和橡胶的样品以及衣服标签,堂上进行交流;
2、本课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一是探究鉴别面料的方法,二是探究塑料种类及其用途,三是探究塑料袋的封口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课前组织“白色污染调查小组”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等形式调查“白色污染”的现状、原因和危害;
【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1.5课时,前0.5课时为有机化合物的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调查、上网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组织调查小组开展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调查法、讨论法、教师引导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垃圾分类是我们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垃圾分类,这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那关于垃圾分类同学们了解多少呢?老师来考考大家,你知道按照我国现行标准将垃圾分几类吗?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
【过渡】可回收垃圾中的塑料和合成纤维就属于我们今天要讲的有机合成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纤维和塑料的分类。
回答问题: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通过垃圾分类引出有机合成材料。
一、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合成纤维
【小调查】你穿的面料是什么制成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标签,看一下标签上还有哪些面料?
【组织交流】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
【板书】教师将材料写在副板上,将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分开写,问学生分类标准是什么?
【总结】
【小调查】你身上穿的衣服有什么优缺点?
【总结】用表格总结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特点。
认真观察
表达交流
课前收集衣服标签,课上进行交流。
根据生活经验和感受作出回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能力
【师】想让衣服兼顾舒适和挺括,要怎么办呢?
【转折】标签中的内容是商家给我们提供的,那我们可以完全相信标签吗?我们自己有没有鉴别的方法吗?
【总结】纤维物的燃烧鉴别方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体验一下呢?
活动与探究一:用火点燃不同颜色的线
【转折】了解了纤维的分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塑料。
【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
【师】生活中的塑料制品非常非常多,那这些塑料制品的用途都一样吗?用途由性质决定,用途不同,说明性质不同,下面我们就展开对塑料的探究活动。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意识、现象观察、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达交流】组织学生交流两种塑料受热时的特点。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像1号塑料那样,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像2号塑料那样,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塑料,性质却不相同呢?
【介绍】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结构。
【板书】
链状←热塑性
网状←热固性
结构←性质
【师】性质不同,用途一样吗?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判断一下它们用的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
小组讨论
表达交流
回答问题
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
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
联系生活实际作出回答:不一样
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回答
该拓展性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对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
通过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客观认识到自己在实验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学习发挥激励作用。
进一步巩固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②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它是热固性塑料,我们生活中的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③熨斗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为什么?
小组讨论、表达交流。
把化学与日常生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关注生活的情感。
【师】如果你想把新疆的干果寄给你内地的朋友,怎么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给塑料袋封口呢?
活动与探究二:如何给塑料袋封口
【过渡】塑料制品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那么塑料制品的发明就没有什么弊端了吗?
活动探究三:有关“白色污染”的调查
【组织汇报】
1、组织调查小组就“米东区白色污染现状的调查”进行汇报。
2、组织调查小组就“市民对白色污染的认识”这一调查进行汇报。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为减缓白色污染出谋献策。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分析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交流白色污染
的危害。
调查小组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学生讨论。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增强对热塑性塑料的认识,也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以调查为手段,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把白色污染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社会化、本土化。
活动与探究四:讨论塑料的利与弊
【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塑料的利与弊。
【教师点拔】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科学使用合成材料。
回答:
利:使用方便、成本低……;
弊:白色污染……
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使学生学会辨正地看问题。
【介绍】制定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
【总结】同学们可以通过标志知道塑料属于哪个类别,为我们今后更细致的垃圾分类奠定一定的基础,其实无论哪种处理方式都会使给环境造成负担,使资源浪费,要解决“白色污染”最关键的是增强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大家了解塑料和纤维的分类方法,培养大家垃圾分类的意识,为今后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去了解橡胶的分类,并总结其优缺点,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橡胶的自白》
谈感悟
谈收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合成橡胶的知识课本上讲的很有限,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第十二单元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考安排策略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材料,本课题与前二课题的内容联系不大,都属于常识了解性的学习,难点不多,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尝试进行有效的探究和学习,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应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
本课题从介绍垃圾分类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以及用图片列举了它们的不同用途。此外,教材还通过比较说明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不同性能。合成材料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教材用图表和文字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又以垃圾分类收尾,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活动反思
在安排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尽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考虑到在中考中的地位和目标,教师不应一味的填鸭讲解,否则容易造成内容的枯燥与单调,难以把一堂本应该上的生动有趣的课变成一堂催眠课,在这里就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比如课前布置任务:一组同学收集纤维类样品和衣服标签,一组同学上网查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有关塑料的利与弊,以及一组同学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课堂上交流各组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收获。实践证明,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轻松愉快,甚至有些少数没收集衣服标签的同学课堂上就会把衣服脱下来观察,这样即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能做到知识还原于生活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近年来的课程教学也更多关注生活,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冷冰冰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比如在讲授热固性和热塑性知识时,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就能让学生区别两种塑料的区别,而且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下自己探究这两种塑料的本质,包括一些家庭就能完成的简单实验。
三.学生自学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积极参与学习的乐趣,做到乐于知学,这就要求学生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做到知识和学习量都适中,而且布置任务时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结知识能力以及分析材料能力,整个过程要做到让目标清晰,有的放矢,不要让学生无意义的收集一堆材料和信息。本课重点就是:塑料、纤维、白色污染相关信息的收集。而且本课文字内容较多,如果自学阅读全安排在课堂上无疑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的进度。所以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先自学阅读,找出一些与本课相关的重要词汇。另外,合成橡胶的知识课本上讲的很有限,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材料整合能力。
四.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本课先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然后讲述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讨论白色污染给人带来的利弊,本课可结合一些相关国家政策,比如全国性禁塑来说明塑料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危害,在学生的辩论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材料是每个人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然后主动拒绝白色污染,本课到这里就不再仅仅是一堂化学课了,更是一堂振奋人心的道德宣传课。
2
/
2(共23张PPT)
有机合成材料
垃圾分类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小调查:
“纤”姿百态
你穿的衣服面料是什么做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纤”姿百态
天然
纤维
合成纤维
涤纶
锦纶
植物性纤维(纤维素纤维)棉、麻
动物性纤维(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
腈纶
·······
纤维
小调查:
你认为你身上所穿布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纤”姿百态
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
吸水性
透气性
强度
弹性
耐磨性
好
较差
较差
好
低
高
差
好
好
差
合成纤维常与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纤”姿百态
面料:涤纶66.4、粘胶33.6%
“纤”姿百态
纤维种类
燃烧情况
气味
灰烬
棉纤维
易燃,直接燃烧
烧纸的气味
灰色,细而软
羊毛纤维
起泡成球,不持续燃烧
烧焦羽毛的气味
黑褐色小球,易碎
合成纤维
先熔化再燃烧,或边熔化边燃烧
特殊气味
黑色或褐色硬块
纤维物的燃烧鉴别方法
【小结】鉴别羊毛、棉花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采用燃烧法。
⑴棉花发出烧纸的气味;⑵羊毛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⑶合成纤维发出特殊气味。
“纤”姿百态
用火点燃不同颜色的线
不同色的线
燃烧闻气味
燃烧后的灰烬
结论
灰色的线
蓝色的线
白色的线
请用坩埚钳夹取线条放在火焰上点燃,并用石棉网接住灰烬,以免损坏桌面,实验过程中请注意安全!
“纤”姿百态
活动与探究:
友情提示:
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塑料的品种很多,用途各不相同。使用较多的有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树脂、脲醛塑料等。
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
“塑”我风采
聚乙烯塑料薄膜大棚
“水立方”使用乙烯-四氟乙
烯聚合物薄膜
聚四氟乙烯作内衬的不粘锅
电线外面的绝缘层是聚氯乙烯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制成的标牌
酚醛树脂制成的手柄
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提出问题:下面两种塑料受热时会熔化吗?
塑料袋受热会熔化,电木插座受热不会熔化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电木插座
塑料袋
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检验
“塑”我风采
“塑”我风采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1:将一次性塑料袋剪成碎片,然后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等熔化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固化后再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2:加热电木插座
塑料碎片加热后变成液态,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后又变成液态。
电木插座不熔化
受热时不熔化,不变形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
活动与探究
思考:气球的作用?
受热时熔化,可反复加工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
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塑料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容易熔化,冷却变成固体。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
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具有热固性。如:酚醛塑料(电木)。
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
酚醛树脂制成的插座
“塑”我风采
“塑”我风采
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
【谈论与交流】
“塑”我风采
谈谈你的见解
“利”
“弊”
轻便,占用空间小
;
可重复使用
;
获取方便,
便宜;
防水;
耐腐蚀;
……
塑料回收还存在很多难度;
再利用过程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
塑料袋烧了会产生有毒气体;
浪费石油资源;
气球的作用
“塑”我风采
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由废弃塑料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塑”我风采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塑”我风采
减少使用: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重复使用: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使用新材料: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回收再利用:
⑴直接用作材料。如回收聚乙烯塑料制成再生薄膜,用作包装袋。
⑵热解成单体。如有机玻璃热解为单体,再重新聚合为成品。
⑶制成燃油和燃气。不能或难以分解的塑料可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柴油、煤油和汽油,甚至裂解为燃气。
制定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
“塑”我风采
解决回收废弃塑料的障碍——分类
塑料名称
聚酯
高密度聚乙烯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塑料代码
01
02
03
04
塑料缩写代号
PET
HDPE
PVC
LDPE
塑料名称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其他
塑料代码
05
06
07
塑料缩写代号
PP
PE
Others
垃圾分类
保护地球
关注生活垃圾——刻不容缓
请同学们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去了解橡胶的分类,并总结其优缺点,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橡胶的自白》
作业:
退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