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件8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春江花月夜》课件8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9 09: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
流畅诵读,读准字音,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
【重点难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学习方法】
联想想象,引导组织,讨论为主,恰当点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盖全唐”、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古今评说】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
【古今评说】
张若虚
◆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春江花月夜》,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作者简介】
《春江花月夜》
  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解题明意】
【整体感知】
正音:
滟滟
皆似霰
纤尘
扁舟
捣衣砧
碣石
yàn
xiàn
xiān
piān
dǎo
zhēn
jié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连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长。
滟滟: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
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泛指长着枫树的江浦。枫叶秋时经霜变红,故青枫指春天的枫树。
不胜愁:经受不住忧愁。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可怜:可恼。离人:离别的人。
玉户帘中卷不去:指闺中思妇不胜离愁,卷起帘子,想带走月儿,可是帘卷,月不卷。
捣衣砧上拂还来:类似上句,捣衣之时,月照砧上,拂之欲去,水去而月不去。
愿逐月华流照君: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光不度:不能跟随月光飞渡(到你那儿)
水成文: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闲潭:悠闲的水潭。
可怜春半:可恨啊春天过了一半。
碣石潇湘无限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湘,潇水与湘水,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人洞庭湖。潇湘与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西沉,落月的余晖洒满江边的花林、枫树,仍然摇动着离情别绪,无法排遣。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重点强调了哪一个意象?请欣赏全诗,并思考课文写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诗篇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为素材,集中体现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重点意象:

月出—月悬—西斜—月落
写了月的哪几种状态?(线索):
既写月的美景,更写
月光引起思乡之情。
找出明写“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的诗句
明月初升:
月上中天:
月渐西落:
月沉江海: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结构内容】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这九小段按表达方式来分又可归并为几层?
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
月下之景(1—8句)
月下之思(9—16)
月下之情(17—36)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景物美
(画意美)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美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情感美
(诗情美)
第一部分:景物美(画意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花月夜:反复诵读,粗通诗意。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也看不见。
江流宛转绕芳甸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深远景色。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为流水送行。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二、名句赏析——哀而不伤
三、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
名句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描述内容:
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
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象在等待什么人,
可是总没等到.长江的水不停地流着,
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泄着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缓缓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更强烈地表达出思妇的思念之情。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人,
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月之色----春江花月(景物美)
对月之问----宇宙人生(哲理美)




寄月之情----思妇游子(情感美)
︻意象探究︼
合作探讨: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这首诗中


三个意象蕴涵的情感。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当然,月还是的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论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南乡子》
李煜《虞美人》
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
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
生命无常
【艺术技巧】
1.写作特点
景理情有机结合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2.辞格丰富各尽其妙。
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拟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
3.感情基调:哀而不伤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