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的组成
一.?设计说明
?教学背景?
“空气的组成”是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第七章中空气与生命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题是介绍空气对维持生命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空气的组成可以让学生了解空气,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用学到的检验气体的方法去探究找出空气中的一些成分,判断部分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可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此外,通过认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是为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切合呼应,提高学生对空气重要性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课为我校开展去PPT化主题教研活动中的一课,重点在突出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和实验操作。?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先前阶段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便已知道空气的部分组成,也了解各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但对检验空气成分的方法不甚了解,需通过体验活动和举例事实案例来学习。学生在实验室通常较容易兴奋,必须在实验前将实验规则讲述清楚。笔者在处理教材时,将学生熟知但不具体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先行教学,所以学生在此课前已了解这两大生命活动。?
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上,根据课本活动来作为教学的顺序。对活动一检验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方法进行着重强调,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对活动二找出空气的成分进行优化和简化,对活动三探究氧气占空气的比例,进行演示实验;最后引申出空气的其他成分的比例与用途。?
活动设计上,优化体验活动,如:第一,课本中的标题以澄清石灰水、碳酸氢盐检验二氧化碳为主,但实则碳酸氢盐与氧气也能发生反应出现现象,所以通过导学案的实验记录表格的调整,先知道三种检验方法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再向学生展示对氧气的检验;第二,课本中的实验较为繁琐,且如“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并没有突出空气中存在氧气,而更体现氧气含量在空气中比例不高,所以在活动设计中,增添了用事实现象说明空气的成分,最后设疑,让学生思考得出氧气含量在空气中比例不高,从而引出活动三;此外,简化了灰尘颗粒的实验,因为实验效果很不明显,用简单的图片现象就可示意;第三,演示实验后通过步步设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实验原理,推断出氧气占空气的比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初步学会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2.?通过探究“找出空气中的成分”的现象与实验,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学会水蒸汽的检验方法;?
3.?通过“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实验,分析得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
4.?通过课本图片认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理解空气对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氧气以及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难点】?
1.?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
活动“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4支试管、吸管、澄清石灰水、碳酸氢盐指示剂、集气瓶(里
面盛有双氧水加催化剂二氧化锰可制氧)、蜡烛、火柴、酒精灯、。?
活动“找出空气中的成分”:蜡烛、火柴、酒精灯、烧杯、澄清石灰水、碳酸氢盐、洗耳球、
冰块。?
活动“找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比例”:红磷、2个画上格数的集气瓶(一个为空,另一个放满五格水)、燃烧勺、导管、火柴、酒精灯。?
【教学资源】图片,导学案。?
五.教学内容?
【内容、设计与说明】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复习引入? 复习:?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动植物呼吸作用过程?
提出问题:?
动植物进行光合进行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氧气从何而来?吐出气体又释放到哪里???
引出课题:空气的组成 预设回答:1.
?2.氧气+食物→二氧化碳+水?
3.空气。?
通过复习旧知,联系新知,表达课题与课题间的联系。?
一、检验二氧化碳和氧气 提出问题:?
空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呢?我们来猜测一下。
过渡:?
我们要明确空气中的成分,就应该先学会气体的检测方法。?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检验方法。??
指导实验。?
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1.?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碳酸氢盐指示剂检验?
2.?氧气是助燃剂,是燃烧的条件。可用燃烧的蜡烛和碳酸氢盐指示剂检验。 进行猜测:?
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
(答案还可能会出现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
进行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探究“找出空气中成分”的现象与实验??
提出问题:?
刚刚我们已经对空气中的成分进行猜测。现在请你们每组挑选一个作为假设,用几个现象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指导学生证明二氧化碳的实验。?
演示水蒸气的实验。?展示图片:?
说明空气中除去气体外,还有灰尘等微小颗粒和细菌、花粉等的存在。??
提出问题:?
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浓度高的集气瓶中旺??
为什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挤入石灰水,现象发生的如此慢???
总结结论:?
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还有一些微小的颗粒。 思考:?
讨论现象,设计实验。???
假设1:有氧气?
现象:火柴、蜡烛、酒精灯能在空气中燃烧。生物呼吸空气。?
设计实验:?
假设2:有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反复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快速挤入澄清石灰水中。?
假设3:……???
预设回答:?
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少。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现象,更能清楚空气中的成分有哪些有什么用途,为后面内容做铺垫。设计实验,可以回顾刚刚所学的检验方法,加深印象。
三、找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提出问题:?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多,那究竟占多少比例呢???
引入实验活动,介绍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
打开止水夹,为什么水会注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压强为什么会变小?水占了集气瓶中百分之多少?说明什么??
归纳实验结论。??
引申:?
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比例。
观看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理解实验方法和原理。?????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 通过一步步设问,激起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得出氧气在空气所占比例的结论。
四、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
过渡:?
空气中的成分无论占多少比例对我们的生活都是很有用的。?
联系课本图片,说明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空气我们会怎么样呢? 看图交流。
促进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于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并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五、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联系生活,展望未来。? 预设回答:?
1.?减少汽车尾气,低碳出行。?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3.?不吸烟。?
4.?不随意焚烧垃圾。?
5.?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6.?植树造林。
课后作业?
1.?导学案补充完整。?
2.?练习册7.1?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