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摘抄好句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体会得的用法,发现词语的特点。
3.根据书写提示写汉字。
4.熟读并背诵古诗《采莲曲》,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二、交流平台
1.我们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写得好的语句。看到这样的语句,我们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记在我们的笔记本上。
2.我喜欢归类摘抄。
3.摘抄时在旁边写感受。
4.在摘抄内容右下角注明出处。
5.学生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
1.师生一起看词句段运用。
(1)老师引导学生:得字有什么特点?
小家伙摔得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2)学生交流。
(3)出示句子:妈妈累得 。
得 。
指导学生补充句子。
2. 老师引导学生:加点字有什么特点?
出示句子:小溪匆匆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出示句子: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指导学生理解并接着往下说。
四、书写指导
“及、柔、雾、煤、养、奏、英、翅”撇捺要舒展。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孩子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带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悦耳的歌声飘飘悠悠,(放歌曲《江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
大诗人王昌龄也是听到歌声才知道荷塘里还藏着人的,(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人来”)来,读来你们共同的感受来!(生读)
本来满眼是荷叶荷花,突然你听到了歌声,读——(指读诗句)
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大家读读整首诗,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行古诗
A、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你从诗中哪一句读出来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荷叶、罗裙)
②指名读第一行诗,相机解释“罗裙”。
③师范读第一行诗,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④荷叶碧绿碧绿的,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⑤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到荷塘去看看美景吧。睁开眼睛,看到这么多的绿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小组读)
⑥男女生比一比,看谁把罗裙和荷叶读得一样绿!
⑦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真是——(齐读第一行诗)
B、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哦,看不见姑娘们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呀!再读诗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看不见姑娘们?(指名说)你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诗句;板:芙蓉脸)
②想象拓境:
娇艳的芙蓉花,你为什么要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儿开呢?(指名说)你就是一朵盛开在采莲姑娘脸旁的小荷花,读出你的美来!(指名读)你就是在粉红荷花间绽开笑脸的采莲姑娘,来,边读边配上动作,和小荷花比比美!
③粉红的荷花朝着粉红的脸儿开放,粉红的笑脸绽开在粉红的荷花间,真是花美,人更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齐读)
④老师已经看见了那个画面,荷叶和姑娘穿的罗裙是绿色的,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姑娘的罗裙,采莲姑娘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姑娘的脸庞开放,互相比美,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男、女生读,齐读一、二行诗)
2.学习三、四行诗
①这么美的采莲姑娘在荷塘里采莲,为什么诗人却看不见呢?读读三、四行诗吧。(自由读,指名说)
②原来,采莲姑娘的罗裙已经与荷叶混在一起,采莲姑娘红扑扑的脸也与荷花交相辉映,分不清哪里荷叶,哪是罗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脸,瞧,这个“乱”字用得多好呀,写出了这种融为一体的美,正是“乱入池中看不见”,谁能读读这行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③诗人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师生配合读)
④咦!你们听!什么声音?(课件出示flash画面)
⑤听了这歌声,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是呀!景美、人美、歌更美,诗人也像我们一样,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发觉在这荷塘之中采莲姑娘正摇着小船缓缓而来呢,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诗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寻找着采莲姑娘,想找又找不到,后来顺着优美的歌声看见了身穿绿罗裙,美丽似荷花的采莲姑娘,心里可高兴了。(齐读第三、四行诗)
⑦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丽的姑娘,动听的歌声,多么让人陶醉呀!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配乐齐读)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孩子们,这乱入池中看不见的采莲姑娘就是这美丽荷塘的一部分,就是美妙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不然她们怎会是——(指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欣赏《江南》,师范读。
2.师讲解诗意。
3.学生自由读《江南》。
4.合着音乐唱《江南》。
采莲姑娘听见也来参加我们的赛歌会了,(放歌曲《江南》来,跟着采莲姑娘一起唱唱吧!)
小结:美妙的大自然是诗人们唱不完的歌,诗人们唱不完的歌是美妙的大自然。孩子们,课后请找一找,读一读其他诗人写的与采莲有关的诗句,并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 罗裙
芙蓉 脸
池中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