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八 短文二篇
·积累运用·
1. 《名二子说》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与其子 、 合称“ ”,同列“ ”。
2.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盖轸( ) 辙( ) 车仆( ) 马毙( )
藻荇交横( ) 未寝( ) 承天寺( ) 竹柏( )
4.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轮辐盖轸( ) (2)皆有职乎车( )
(3)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 (4)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
(5)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6)车仆马毙( )
(7)念无与为乐者( ) (8)相与步于中庭( )
5.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但: 古义: 今义:
(2)闲人: 古义: 今义:
(3)耳: 古义: 今义:
·阅读感悟·
阅读《名二子说》,回答问题。
6. 苏洵为什么给苏轼起名为“轼”?
7. 苏洵给苏辙起名为“辙”的用意是什么?
8. 苏洵这么用心地为自己的儿子起名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9.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10.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11.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12.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3.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14. 你认为文中所说的“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
·拓展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 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 儋州:地名,属今海南省。 过:拜访。 过:苏轼的小儿子。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欣然从之( ) (2)舍中掩关熟睡( )
16. 作者夜游见到了什么景象?
17. 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18. 归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
19. “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综合实践·
20.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感觉。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看谁知道的多。
一八 短文二篇
1. 苏洵 明允 北宋 苏轼 苏辙 三苏 唐宋八大家
2.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3. 略。
4.(1)车厢底部的横木。(2)分内应执掌的事,即职务。(3)车厢前露在外面的扶手横木。(4)装饰。(5)车行后车轮碾出的印迹。(6)倒下。(7)考虑,想到。(8)共同,一起。
5.(1)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2)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3)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6. 苏轼从小放荡不羁,不善于外饰,苏洵担心他因此遭祸,起“轼”这个名字来警戒他。
7. 苏辙平和淡泊,深沉不露,苏洵预料他会超然祸福之外,给他起名“辙”,希望他安度一生。
8. 他对儿子深刻的了解和深切的期望。
9.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10.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11. 月色皎洁,空灵,明净。
1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遗憾。
14.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
15.(1)高兴的样子。(2)门。
16. 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17. 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18. 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19. 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20. 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