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力和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能举一些例子。
知道有些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起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过程与方法:设计并实施力影响物体运动的实验。
科学态度:实验中注意实事求是。
二建议教学形式
以教师引导的学生实验活动为主的讨论教学法。
建议:1引导学生认识推、拉、挤、压等都是因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必对每一动做都加以详细分析。
2从地心引力及磁力等活动,可引出有些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作用于物体。
三、教学流程
四活动安排
活动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图片或实物:玩具车、电动车、陀螺、木块、钢珠、弹簧等等。 问:怎样使它们动起来?
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分析,归根到底在这些过程中对它们施加了力。力使它们动起来。
想出各种使它们动起来的方法,还可上台来演示
推、拉、或者转动、电力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经验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知识,不过他们还没有完整的力的概念。所以,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体会力。
活动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挂图:问 小车为什么会向前移动?
桩柱为什么能插进泥土里?
飞机为什么能飞上蓝天?
硬果壳为什么会裂开?
讨论、体会在这些情景中都需要力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了解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活动12.3、12.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所以在这两个活动设计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安排先后。可以作演示,让学生上台演示等。
得到结论后,可讨论生活中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速度的例子。 通过活动1和活动2的体验,部分学生会说出物体的形状会改变、物体会运动等。
讨论、体会在这些情景中都需要力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2.5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桌2人为一组,材料:钢珠和条形磁铁
得到结论后,可讨论生活中力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例子。
有部分优秀的学生还会考虑到钢珠和磁铁的距离及滚动的速度会影响到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2.6-老师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