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5-18 09: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最后一课
都德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
(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曾参加普法战争,短篇中有不少就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gěng yè
zhuàn
cǎn
duó bù
chéng fá
qí dǎo
wǎn zhuǎn
chà yì
xuān
gē bo
zhòu
sù jìng
ào huǐ
yào shi
hǎo sǒu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1) 严厉地处罚。
(2)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3)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 觉得十分奇怪。
(5) 来回慢步行走。
(6) (面容)苍白。形容自得不好看。
根据解释写生词
惩罚
懊悔
祈祷
诧异
踱步
惨白
它的文体又是什么?
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关于小说
小说的
三要素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肖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故事情节(线索)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以 为顺序安排情节
时间推移、地点变换
一、上课路上
二、上课之前
三、上课之中
四、宣布下课
(1-6)
(7-10)
(11-23)
(24-29)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一)
看图复述课文: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二)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玫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发些镇上的人。
(三)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
(四)
1.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思考:
气氛
学生
平时
今天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平时
今天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小弗郎士心路历程:
上学的 路上
上课之前
知道是最后一课
上课时
怕骂、贪玩
吃惊、诧异
难过、懊悔
悲伤、愤怒
(幼稚)
(成熟)
问题探讨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极为庄重
自责、赞美法语(上课时)
哽咽 (宣布下课)
动作描写(行为):
认真执教
书写“法兰西万岁”
(神态):脸色惨白
恪尽职守、热爱学生
道德高尚、热爱祖国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
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牺牲的人们。
不要让历史重复!!!
让我们记住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 历史,记住血的教训!
感同身受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3、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本文的作者 ,他是 国的 家.
②本文的体裁是 ,它的三要素是 , , 。
③本文以 战争 为背景,描写了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最后 一节 课的情景,表现了 国人民强
烈的 热情.
④第一部分是故事的 ,有两个细节暗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请指出:
都德
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 布告牌发布的各种消息.

小说
小说
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
普法
法语

爱国
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