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20 20: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书名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
纲目》
《天工
开物》
《农政
全书》
190多万字,
药物1800多种;
药方11000多个;
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占有重要地位。(翻译成多种文字)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农业科学巨著



宋应星
徐光启
李时珍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医学家(“医圣”《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新旧小串联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宋应星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宋应星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徐光启与利玛窦
《几何原本》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军事防御
①目的:
②起止点:
③结构:
④功能:
⑤地位:
⑥影响:
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
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秦长城
嘉峪关
鸭绿江边
临洮
辽东
秦长城
明长城
秦长城
明长城
山海关
嘉峪关
雁门关
居庸关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
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土筑
砖石
军事上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方地区开发;
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2.北京城
1406—1420明成祖(朱棣)
②时间:
③基础:
④构成:
元大都
今称故宫,是由蒯祥等人设计;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①背景:
“靖难之役”后迁都
宫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紫荆城
⑤迁都:
应天府(江苏南京)
北京
太子(朱标)
燕王(朱棣)
靖难之役
(1399—1402年)
朱允炆(建文帝)
朱棣(明成祖)
皇帝(朱元璋)
诸王
宫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午门
太和殿
乾清宫
神武门
三、小说和艺术
名称
成书
时间
作者
主要内容    
地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牡丹亭》
    
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元末
明初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明朝
吴承恩
我国一部优秀的
长篇小说
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
汤显祖
戏剧家
批判吃人的
封建礼教
明朝
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
课后活动
2.明长城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B.东起辽东半岛,西到祁连山
C.东起山海关,西到祁连山
D.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3.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