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建桥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建桥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9 22:3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建桥梁》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因地制宜选择材料。在材料的准备中,结合教材要求,力求体现材料的简便与实用:纸板承受力有限,钩码的单位重量较大,改成用一元硬币,能较确切地反映出各桥梁承受力的大小。在拓展部分里,欣赏古今中外名桥,密切了科学和社会的联系,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桥梁,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设计符合科学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一推测一验证一结论”的认识与探究程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汇报、评价等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分析。
二、教案
授课人
?方春松
学科
?科学
学校
?绩溪县长安学校
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建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等组成。
2、了解掌握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分类方法。
3、知道拱桥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4、知道桥梁的承重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三种不同形状的桥梁。
2、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
3、能够完整表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桥梁的搭建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搭建桥梁,认识三种桥梁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形状有关?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讨论交流、自主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实验情况
1、各种类型的桥梁图片课件;
2、实验材料:新华字典、硬纸板、纸、棉线绳、胶带、剪刀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激兴趣
讲《牛郎织女》中鹊桥相会的故事
学生听故事。初步感知桥的作用。
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头,讲一个大家耳熟能详话故事,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且以鹊桥来加深学生头脑中关于桥的印象,渗透可以用建造桥的材料来给桥命名的教学思想。
二、图片欣赏初感知?
1、出示图片“桥”,让学生说有关桥梁的词语,由此引出“桥梁”(黑板出示卡片“桥梁”)
2、谈话激趣,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桥梁。
3、多媒体欣赏有关桥梁的照片。
(重庆万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香港汀九大桥
,赵州桥,江阴长江大桥……)教师稍做简单介绍。
4、引导学生根据照片,联系身边的桥梁,尝试给桥梁按不同标准分类。
5、学生自由讨论:根据桥梁的形状给桥梁分类。
6、教师总结:根据桥梁的形状分为平板桥、拱桥、斜拉桥。
7、引导学生根据照片仔细观察,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的。
8、鼓励学生动手建桥梁。(黑板出示卡片“建”,课题“建桥梁”由此引出。)
?1、学生由“桥”引出谈话主题“桥梁”。
2、学生借助已有观察介绍身边熟悉的桥梁。
3、欣赏桥梁照片,细细品味。
4、开拓思路,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按不同标准对桥梁进行分类,各抒己见。
5、通过观察照片中桥梁的各种形状,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给不同形状的桥梁起名字。
6、总结这三类桥的名字:平板桥、拱桥、吊桥。
7、通过对图片的感官观察,清楚地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的。
8、了解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建桥梁
?
由天上过渡到人间,由神话过渡到现实,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不同样式的桥之后,增加对桥的亲切感受,知道了桥由桥墩和桥面两部分构成,并会按自己的欣赏角度来给桥命名及分类。特别尝试按不同形状的桥梁起名字:平板桥、拱桥、斜拉桥
三、动手建桥验猜测
1、让学生探讨建桥的标准是其坚固性,桥梁的“承重力”由此引出(板书:承重力)
2、猜想:这三类桥梁中,哪种桥最坚固?
3、交流建桥梁需要什么材料,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
4、指导学生会选择材料,为进行实验做好准备。
5、讨论交流:建桥梁需要注意什么?(实验中的“公平原则”)多媒体出示“温馨提醒”
6、教师简单用教具讲解拱桥和斜拉桥的制作难点,保证实验的准确度。
7、分发材料,学生分组合作建平板桥、拱桥和吊桥,教师巡视指导。
8、小组展示桥梁,交谈建桥感受。
9、教师评价实验活动。
?
1、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实验必须遵循的实验规则。
2、知道在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明白比较桥梁的承重力大小实验必须遵循这一规则。
3、小组大胆猜测,形成统一意见。
3、交流建桥梁需要什么材料,组长领取实验材料:一元硬币、新华字典、纸板、棉线、固体胶等。
4、合作完成动手实验,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5、探讨交流:根据实验你发现桥梁的承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鼓励学生大胆分析影响桥梁承重力大小的原因。
7、小组汇报实验结论:拱桥最坚固,也就是承受力最大,其次是斜拉桥,承受力最小的是平板桥。
1、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仔细听,认真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小组合作分工,共同经历平板桥、拱桥、斜拉桥的建造过程。
4、经历真实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
5、真实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乐于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大胆想象拓延伸
1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心中最理想的桥是什么样的?
2、与学生一起欣赏现代中外名桥的风采。(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高的运输大桥、最动感的大桥、世界最有名的塔桥……)
3、交谈:看了这些名桥,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4、交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教师激趣:桥是智慧的结晶,桥的奥妙无穷,桥的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与你志同道合的好友,也可以和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究身边的桥梁。
7、总结: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你的目光越远,心中的桥就越长。
1、交流我心中最理想的桥梁。
2、欣赏现代中外名桥。
3、畅谈自己的感受。
4、说说自己的收获。
5、课后查找有关桥梁知识,与父母一起建心中最理想的桥梁
1、发挥想象,开拓思维。
2、美的欣赏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受到了美的熏陶。
3、课外资料的延伸为学生的继续探究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学生设计桥、建桥的兴趣。
4、知道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5、通过谈收获把本节课有关桥梁的知识得到内化,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主题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建桥梁
按形状分:
平板桥????
拱桥???
斜拉桥
承重力
:??
小??
大?????中
反思与点评:
教学反思
《建桥梁》一课是《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旨在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我在钻研教材级教学参考书后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按一定的标准给桥梁进行分类;建造桥梁并研究平板桥、拱桥、吊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欣赏名桥,激发学生对桥梁设计建造者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有故事导入激兴趣,欣赏桥梁处感知,动手建桥验猜测,大胆想象拓延伸。开头导入让学生“猜猜牛郎织女在什么桥上相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欣赏名桥,重庆万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香港汀九大桥
,赵州桥,江阴长江大桥……进而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的桥梁,再通过看桥梁丰富学生对桥梁的感性认识,为给桥梁分类打下基础。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建桥梁环节,用新华字典自制“桥墩”,准备了卡纸,放手让学生建造;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发现建造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建成科学合理的桥。在做研究阶段,我首先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需注意的方面,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分发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出哪种桥梁承受力大,哪种桥梁承受力小,通过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进一步促进学生认识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的重要性。再次欣赏现代名桥,产生美的享受,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方便,并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留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和兴趣点。
回顾本课教学情况,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
1、教学设计欠充分考虑学生动手时间,本课重点是建桥梁做研究,所以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建造、展示、交流、改进,应让学生充分的动手、记录、讨论。反之,讲故事,要简洁;桥梁分类是次重点,要引导分类。
2、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课堂组织考虑不够周到,语言欠简洁明了,教态还需留意等等。
点评人(????)???
这是一节让学生经历“问题一推测一验证一结论”的认识与探究程序的科学课,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兴趣盎然。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
教学思路清晰。首先教师让学生听故事入题,欣赏古今名桥自然引出“桥梁”的概念,接着教师巧妙地让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各种桥进行分类,使学生对桥梁的概念和分类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教师又根据按形状分类的桥梁,引出了不同形状的桥梁承重大小是否相同的问题,激发出学生探究该问题的愿望;然后学生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后,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欣赏现代名桥,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桥梁。
2.教学方法得当。教师在这节课里能恰到好处地多次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延伸。这对于烘托课堂气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还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职称或荣誉: